明·馮夢龍
雍熙中2,一詩伯作《宿山房即事詩》曰3:“一個孤僧獨自歸,關門閉戶掩柴扉4。半夜三更子時分5,杜鵑謝豹子規(guī)啼6?!庇帧对伬先濉吩娫唬骸靶悴艑W伯是生員7,好睡貪鼾只愛眠。淺陋荒疏無學術,龍鐘衰朽駐高年8。”
1本文是《古今譚概》中的一則。2雍熙:宋太宗年號之一,公元984-987年。3詩伯:詩壇領袖。山房:僧舍。即事詩:感事而發(fā)的詩歌。4扉(fei):門扇。5三更:午夜十二時前后。子時分:正當子時,即夜十一點至翌晨一點。6“杜鵑”句:杜鵑又名子規(guī),吳人又稱之為謝豹。7學伯:年齡較大的讀書人。生員:即秀才。8龍鐘:年老者體態(tài)衰憊的樣子。
【析點】 寫詩要求用極精煉的語言表達盡可能多的內容,尤其五、七言絕句,由于字數所限,要求就更加嚴格。所以詩歌必須一個字有一個字的意義和作用,任何不確切的文字都應該刪掉。特別是重復的字句絕不應該保留(因修辭需要者除外)?!吨貜驮姟氛窃谶@一點上鬧出了笑話。首句中,“一個”、“孤”、“獨”三個詞表達同一個意思,“僧獨歸”三個字就可說完的意思卻用了七個字,顯然是浪費。第二句的“關門”、“閉戶”、“掩”;第三句的“半夜”、“三更”、“子時”;第四句的“杜鵑”、“謝豹”、“子規(guī)”和第一句犯同樣的錯誤。本來用十來個字就可說完的內容卻用了二十八個字,對詩的形象沒有任何加強,反而啰啰嗦嗦,贅疣累累,筆墨的浪費率約達百分之一百八十。
《詠老儒》詩可笑之處也是太重復。“秀才”“學伯”“生員”;“好睡”“貪鼾”“愛眠”;“淺陋”“荒疏”、“無學術”;“龍鐘”、“衰朽”、“高年”,這四組詞語都是同義和近義詞。小文的開端稱此二詩的作者為“詩伯”,正是作反語以諷之也。當然,幾個人在一起,搜羅些同義、近義、反義詞進行排列、組合,編出所謂的“詩”來,那是為了搞笑料;這位“詩伯”可是在正正經經地作詩,只因為啰嗦——也許是賣弄詞匯豐富而搞出了笑料! 嗚呼!
上一篇:《郭暖與升平公主》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重報妻書》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