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賦·世說新語《郗超》原文與翻譯、賞析
郗超與謝玄不善③。苻堅將問晉鼎④,既已狼噬梁、岐⑤,又虎視淮陰矣⑥。于時朝議遣玄北討⑦,人間頗有異同之論⑧。唯超曰:“是必濟事⑨。吾昔嘗與共在桓宣武府⑩,見使才皆盡(11),雖履屐之間(12),亦得其任(13)。以此推之(14),容必能立勛(15)。”元功既舉(16),時人咸嘆超之先覺(17),又重其不以愛憎匿善(18)。
〔注釋〕
①《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著。劉義慶(公元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蘇徐州)人。為南朝宋的宗室,襲封為臨川王。史稱他“愛好文學,文辭雖不多,足為宗室之表”。《世說新語》采集前代遺聞軼事,按類分為德行、言語、政事等三十六門,涉及到東漢末年至東晉年間的重要人物不下五六百人,記述了他們的言行風貌。②本篇節選自《世說新語·識鑒》。題目為編者所加。 郗超,字景興,今山西高平人。 晉司空郗愔之子。劉孝標注稱他“少卓犖不群,有曠世之度。累遷中書郎、司徒左長史”。③謝玄,字幼度,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晉謝安侄。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戰中大敗苻堅而聞名,以功封為康樂縣公。善,親善,友好。④苻堅,字永固,晉時武都(今四川綿竹縣北)人。少有異志,后襲叔父苻健為前秦國王。立王十九年,興師伐晉,兵號百萬,水陸俱進。在淝水被謝玄所帶的精兵八千打敗。將問晉鼎,將爭奪晉朝的政權。⑤狼噬,像狼一樣吞吃。梁,岐,州名,即梁州,岐州,今陜西一帶。⑥虎視,虎視耽耽(地準備占領)。淮陰,淮水以北地區。⑦于時,在這時候。朝議,朝廷商定、商議。遣,派遣。北討,北上征討。⑧頗,很,甚。異同之論,意見不一的議論。⑨是,這,指代讓玄為北討將領的事。濟事,成功。⑩昔,從前,以前。嘗,曾經。共,一起,一同。桓宣武,即桓溫,字元子,晉明帝女婿。破北方氐族有功。后以大司馬專政。廢帝奕,立簡文帝。與郗超等人謀廢晉朝自建王朝,事敗而死。(11)使才皆盡,(謝玄)用人能各盡其才。(12)雖,即使。履屐之間,像穿鞋那樣短暫的時間中。(13)亦得其任,使人也適合其任。(14)推,推論,推斷。(15)容,或者,也許。勛,功。(16)元功既舉,指謝玄立了大功之后。元功,大功。(17)時人,當時的人。咸,都。先覺,先見之明。(18)重,敬重,推重。不以愛憎匿善,不因自己的愛憎之情掩沒別人的長處。
上一篇:散文賦《鄭伯克段于鄢》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散文賦《酒德頌》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