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孚·博浪沙》中外哲理詩賞析
一擊車中膽氣豪, 祖龍社稷已驚搖。
如何十二金人外, 猶有民間鐵未銷。
博浪沙,《史記·秦始皇本紀》、《漢書·張良傳》作“博狼沙”,《史記·留侯世家》作“博浪沙”。其址在今河南原陽縣東南。據《留侯世家》載:“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 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張良曾于博浪沙謀刺秦始皇而未得成功;但是,在始皇滅六國,一天下之后,張良仍敢行刺,的確使始皇震驚,使天下反秦勢力受到極大鼓舞。故此,此詩才有“一擊車中膽氣豪,祖龍社稷已驚搖”之語。“祖龍”,指秦始皇。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三十六年秋天,秦始皇派的使者夜過華陰平舒道,忽有一人拿著璧玉攔住他說:“替我送給滈池君。”并且說:“今年祖龍死。”使者莫名其妙,便進一步詢問,那人一下子即消失了,只留下了那塊璧玉。使者回來,如實向秦始皇做了稟報。秦始皇沉默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說:“這種山鬼只不過知道一年之內的事。”使者走后,秦始皇說:“祖龍是人的祖先。”然后讓御府察驗那塊璧玉,竟是始皇二十八年渡江時掉在江中的璧玉。“祖”,即始,“龍”,君王也。故以“祖龍”代指始皇。
“如何十二金人外,猶有民間鐵未銷。”“金人”,銅鑄的人像。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為了防范六國諸侯和天下百姓的反抗,于是收繳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陽,鑄成十二個銅人,每個重二十四萬斤,置于宮廷中(見《史記·秦始皇本紀》)按照秦始皇的本意,如此嚴格的防范措施應當堵住一切反秦行動;可是,卻在此后發生了博浪沙的刺殺行為。因此,詩篇才借始皇之口道出,為什么在已經熔鑄的十二個金人之外,民間還有未能銷毀的鐵器?
陳孚的《博浪沙》為一詠史之作。可是,由于作者的切入點選得巧妙,短短一首小詩的寓意卻十分豐厚。從秦始皇的角度而言,盡管他嚴密防范,結果仍是始料不及。歷史的發展自有其鐵的規律,常常不以統治者的主觀愿望為轉移。秦始皇當年以始皇帝自居,企望傳之子孫萬世,結果生前即遇刺,雖僥幸未死,終在其死后天下大亂,亡國滅家,二世而告終。豈不大出始皇帝所料?從天下百姓的角度而言,無論多嚴密的防范,多殘酷的鎮壓,都不可能徹底消滅一切反抗意識。有壓迫,就有反抗,這也是鐵的規律。
上一篇:《狄更斯·千萬別擠!》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翁加雷蒂·卡爾索的圣馬提諾鎮》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