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仲明·呂洞賓桃柳升仙夢
賈仲明
第三折
[越調(diào)·斗鵪鶉北] 經(jīng)了些水遠(yuǎn)山遙,暢好是天寬地狹。野店生莓,山城噪鴉。崎嶇長途,奔馳瘦馬。昏鄧鄧塵似篩,撲唐唐泥又滑。綠水堤邊,青山那答。
[紫花兒序北] 夕陽古道,客旅人稀,老樹槎枒。一林紅葉,三徑黃花。看了那、高低禾黍,紛紛桑共麻。俺則為功名牽掛。今日個背井離鄉(xiāng),幾時得任滿還家?
[訴衷腸南] 你道是功名牽掛,早過了夕陽下,一帶云山似圖畫。眼巴巴幾時得到京華! 過山遙路遠(yuǎn)怎去?他教我心驚膽顫怕。如今容顏瘦,倒不如受辛勤還家罷! 我如今力困筋乏。
【鑒賞】 《升仙夢》 寫的是南極老人長眉仙,見汴京梁園館聚仙亭的兩株桃柳有仙風(fēng)道骨之氣,遂派呂洞賓去引度它們。呂洞賓下凡見了翠柳、嬌桃,令它們轉(zhuǎn)世為人,長于富貴人家,結(jié)為夫婦。重陽節(jié)登高飲酒之時,呂洞賓設(shè)夢境,夢中丈夫受誥敕為官,夫婦赴任途中,漢鐘離又在二人夢中化為強(qiáng)益,劫財害命,使之警醒,遂隨呂洞賓出家,最后得以成仙。
從思想內(nèi)容上講,《升仙記》 并無出奇之處。神仙化道的題材在元雜劇中屢見不鮮。《升仙記》 以其形式的革新見長,受到后人的青睞。元劇或?yàn)檎┲鞒哪┍荆驗(yàn)檎┲鞒牡┍荆渡捎洝?卻是正末、正旦同唱; 雜劇都唱北曲,《升仙記》 卻以正末唱北曲,正旦唱南曲,這些都是雜劇中首創(chuàng),賈仲名的這種嘗試與努力,是值得后人借鑒與贊賞的。
這里所選的三支曲詞,是柳桃夫婦赴任途中的對唱,表達(dá)了旅途艱辛,宦思與羈情交織,有強(qiáng)烈的抒情性。
“經(jīng)了些水遠(yuǎn)山遙”,可見行程遙遠(yuǎn),已非一日之勞頓。山路崎嶇,視野受阻于千山萬嶂,所宿處地僻草盛,人跡稀少; 所行處山城噪鴉,蕭瑟冷落。無論是瞻前還是顧后,都是 “崎嶇長途”; 無論是以往還是明天,都將 “奔馳瘦馬”。風(fēng)和日麗則黃塵如篩; 天陰下雨,則路滑泥爛。生于富貴人家,長于溫柔之鄉(xiāng)的柳春與陶氏,哪堪這水遠(yuǎn)山遙的鞍馬勞頓。不過,此行畢竟是赴任,自古功名多誘惑,因此,柳春情不自禁地又唱出了 “綠水堤邊,青山那答” 的仕宦情聲。
眼前行經(jīng)古道之上,天邊一抹夕陽,人跡稀少,只見路邊老樹枝椏歧出。時值深秋,一林紅葉如火,三徑黃花似金,高高低低的田野上長滿了禾黍桑麻。想農(nóng)夫尚能飽覽黃花紅葉享受收獲禾黍桑麻之樂,自己卻為功名所累,背井離鄉(xiāng)。在此,羈情已經(jīng)上升到與功名相抵抗的位置,不由得使人起桑梓之想,生“幾時得任滿還家” 之感嘆。
[訴衷腸] 是正旦陶氏所唱,較之丈夫柳春,她所唱更為直露。丈夫正感嘆為功名牽掛,轉(zhuǎn)眼間,時過境遷,暮色將臨,又一天旅途奔波,如今是力乏筋困,容顏消瘦,望前程仍就是云山相接,山遙路遠(yuǎn),眼巴巴望不到京華,真叫人心驚膽顫,還不如辛勤早回家。
人生往往富在此岸,而貴在彼岸。二美不可兼得,柳春在赴任途中,備嘗艱辛,陶氏更覺畏途之懼,受不得辛苦。正進(jìn)退躊躕之際,忽夢中遭盜被殺,遂幡然醒悟,知富貴之不可求,人生將不可久,轉(zhuǎn)而求點(diǎn)化,希望長生。以上三支曲詞所昭示的便是這種進(jìn)不及官場,退不得還家之境。因此,在劇情的轉(zhuǎn)折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羈旅行役一向是詩詞中的重要題材。宋代詩人梅堯臣曾以溫庭筠的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作為善表 “道路辛苦,羈愁旅思” 的范例。元曲中也頗多此類題材,雖然多以顯豁直露區(qū)別于詩詞的蘊(yùn)藉含蓄,但像馬致遠(yuǎn) 《天凈沙·秋思》 之類的名篇,亦有化景為情的特點(diǎn)。《升仙記》 中這三支曲詞也是抒發(fā)羈愁旅思的,前二支曲子在遣詞造句、意象的營造方面都頗見《秋思》 的影響。但套曲不似小令篇幅短窄,必須將意象濃縮并置,因而,[斗鵪鶉] [紫花兒序] 都前后妝點(diǎn),著意鋪排,將羈情與宦思渲染得變化動宕,別有風(fēng)致。
上一篇:李文蔚·同樂院燕青博魚·第一折|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羅貫中·宋太祖龍虎風(fēng)云會·第三折|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