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散曲《春曉》原文與翻譯、賞析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②,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注釋〕
①本篇選自《孟浩然集》。②不覺曉,不知不覺天已明亮。
〔分析〕
這是一首廣為傳誦的五言絕句,也是唐詩中的名篇。那么,這首用詞平易、總共又只有二十個字的小詩到底好在哪里呢?
也許當我們讀過無數首筆調華美、用詞艷麗的詠春詩作后,再來讀這首《春曉》時,首先喜歡的,還是它的平易。春天是個懶洋洋的季節,你偶爾睡了個懶覺,醒時不覺天早已放明。這時屋外傳來各處的鳥叫,唧唧喳喳,好似催你快起。而你卻還想著昨夜那場不大不小的風雨,惦記著院子里的春花又被吹落了多少。還有什么比這種生活化而又充滿人情味的描寫更能打動讀者的心呢?
但是,要是讓一位詩歌評論家來分析這首詩,或許他還會告訴你,這首詩之所以好,還因為它平中有奇。寫春眠而用“不覺”二字來表現天色漸明,不是很有回味嗎? 而啼鳥喚起,除了其本身字面的意義外,還孕含著一層呼喚、迎接春天到來的意思。后兩句是用了一種轉折的筆法,它寫出了一覺醒來之后的主人公由落花而傷春、惜春的心情:那是一種淡淡的憂愁,是一絲不易被人覺察的感傷。這首詩之所以好,也就在于它用平易而又平靜的語句,深刻地描寫了人們對于春天的感受和情緒,既不夸張過火,也非淡而無味。
至于詩的平仄運用恰當,讀來瑯瑯上口,那是無須贅言的——只要你開口朗誦一遍就明白了。
〔評說〕
唐汝詢《唐詩解》:“昔人謂詩如參禪,如此等語,非妙悟者不能道。”
吳瑞榮《唐詩箋要》:“朦朧臆想,構此幻境,‘落多少’可以不說,又不容不說,誠非妙悟,不能有此。”
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此古今傳誦之作,佳處在人人所常有,唯浩然能道出之。聞風雨而惜落花,不但可見詩人清致,且有屈子‘哀眾芳之零落’之感也?!?
上一篇:詩詞·散曲《春愁》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詩詞·散曲《春江花月夜》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