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侯方域·李姬傳
李姬者名香,母曰貞麗。貞麗有俠氣, 嘗一夜博,輸千金立盡;所交接皆當世豪杰,尤與陽羨陳貞慧善也。姬為其養女,亦俠而慧,略知書,能辨別士大夫賢否,張學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稱之。少風調皎爽不群。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1】,皆能盡其音節,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也。
雪苑侯生, 己卯來金陵,與相識。姬嘗邀侯生為詩, 而自歌以償之。初, 皖人阮大鋮者, 以阿附魏忠賢【2】論城旦【3】, 屏居金陵, 為清議所斥【4】。陽羨陳貞慧、貴池吳應箕實首其事, 持之力, 大鋮不得已, 欲侯生為解之, 乃假所善王將軍, 日載酒食與侯生游。姬曰:“王將軍貧, 非結客者, 公子盍叩之?”侯生三問, 將軍乃屏人述大鋮意。姬私語侯生曰:“妾少從假母識陽羨君, 其人有高義, 聞吳君尤錚錚, 今皆與公子善, 奈何以阮公負至交乎? 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公子讀萬卷書, 所見豈后于賤妾耶?”侯生大呼稱善, 醉而臥。王將軍者殊怏怏, 因辭去, 不復通。
未幾, 侯生下第。姬置酒桃葉渡 【5】。歌《琵琶》 詞以送之, 曰: “公子才名文藻, 雅不減中郎 【6】 。中郎學不補行, 今 《琵琶》所傳詞固妄, 然嘗昵董卓, 不可掩也。公子豪邁不羈, 又失意, 此去相見未可期。愿終自愛, 無忘妾所歌 《琵琶》詞也! 妾亦不復歌矣!”
侯生去后, 而故開府田仰者 【7】, 以金三百鍰 【8】, 邀姬一見。姬固卻之。開府慚且怒, 且有以中傷姬。姬嘆曰:“田公豈異于阮公乎? 吾向之所贊于侯公子者謂何? 今乃利其金而赴之, 是妾賣公子矣!”卒不往。
【注釋】
【1】 玉茗堂: 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的居室, 這里代指湯顯祖。
【2】 魏忠賢: 明熹宗時專權的宦官, 號稱九千歲。廣蓄爪牙, 結黨營私, 排斥賢良, 許多正直官員橫遭放逐或殺害。思宗 (崇禎) 即位(1628), 有些官員彈劾魏閹, 十一月詔令逮捕魏, 貶謫鳳陽 (今安徽鳳陽) 看守皇陵; 路經阜城 (河北一個縣) 時, 自縊而死。
【3】 論城旦: 論, 定罪; 城旦: 秦漢時一種徒刑名, 罰做苦工, 白日防寇, 夜筑城, 一般四年為期。
【4】清議:公正的評論。古代一般指鄉里或學校中對官吏的批評。
【5】桃葉渡:在南京城內秦淮河與清溪合流處。相傳東晉王獻之曾于此送愛妾桃葉渡河。王獻之有《桃葉歌》云:“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檝,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6】雅不減中郎:向來不比蔡中郎差。中郎,即蔡邕,字伯喈,東漢陳留人。他好辭章,精音律,也擅長書畫,曾官中郎將。《琵琶記》寫他中狀元后入贅于牛丞相府,拋棄雙親,其妻趙五娘懷抱琵琶,彈唱行乞,赴京尋夫,幾經周折,始得團圓。
【7】開府:原指開建府署, 自選僚屬。漢代只有三公可開府,魏晉后增多。后稱出任外省的都督為開府。田仰:馬士英親戚,南明福王時曾任淮陽巡撫,故稱開府。
【8】鍰(huan):古重量單位,或以百鍰為三斤,或以一鍰為六兩,說法不一。
【賞析】
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洪升的《長生殿》,在清初文壇上雙星同曜。《桃花扇》以復社文人侯方域與李香君的愛情故事為線索,凄婉地反映了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歷史。自《桃花扇》問世以后,李香君的名字便不脛而走,傳遍華夏。劇中這個深明大義,對愛情堅貞不移的女主角——李香君,其原型即取自侯方域的《李姬傳》。
《李姬傳》是一篇依據真人真事寫成的人物傳記。據《李香君外傳》所載:李香君本是遼東抗滿有功將領楊之浩的女兒。楊之浩因遭宦官魏忠賢忌恨被陷害死,并遭滿門抄斬。其女吉兒由女仆帶領,流落到南京。饑寒貧困,無以為生,被秦淮名妓李貞麗收為養女。吉兒從此淪入娼門,被改名為李香君。楊之浩本是侯方域父親侯恂的得意門生,他們都是東林黨人,是權奸魏閹的政敵。侯恂開始聽說侯方域要娶青樓女子為妻,大為惱怒,及至聽說她是楊之浩的遺女,才慨然贊同。現在商丘附近還有香姬園遺址,就是當年李香君和侯方域的住處。不過流傳較廣的《桃花扇》中,寫侯、李二人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卻以二人嘆國破家亡而歸真人道為結局。前者有地名可考,較為可信;后者是為了加強悲劇氣氛,作者有意安排如此結局。
侯方域字朝宗,號雪苑。“雪苑”是雪滿梁園的意思。梁園在河南商丘縣東;梁孝王所建。作者是商丘人,所以常借雪苑來點明自己的籍貫,并作別號。侯方域生于明萬歷年間,祖父執薄是明朝的太常卿;父恂曾任戶部尚書,兵部侍郎,出任遼東經略時將滿州太祖打得大敗。侯恂功高望重,招來政敵魏閹的忌恨,被誣陷而免官下獄。思宗(崇禎)即位,魏閹倒臺, 侯恂才被放釋。這時民族矛盾、階級矛盾日趨尖銳, 國家已處于風雨飄搖之中。侯方域出身名門望族, 遇李姬時雖然少年倜儻, 滿腹才華,但正值家仇國恨之際。
侯與李相遇、定情都在南京。當時的南京是繁華的大城市: 達官貴人, 轎馬軒昂; 行商坐賈, 經營繁忙;青樓粉黛, 煙籠霧繞, 入夜燈紅酒綠, 向有六朝金粉之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于南京, 往下傳了三十五年, 燕王棣篡了他侄子惠帝的皇位, 把國都遷到北京, 南京仍被作為留都, 同北京一樣置六部九卿, 設各種官銜, 因此城里不減當年的繁華。城南秦淮河南岸有一片煙花柳巷, 是妓女集中的場所, 其中有一家以院中小樓媚香樓命名的妓院, 院中主人就是李貞麗。她對養女李香君十分寵愛,視同親女。傳說當時李香君年華二九, 嬌艷美麗, 楚楚動人, 被譽為江淮八大美女之首。到南京的風流人物, 無不慷慨解囊, 爭以一睹美容為快。侯方域在南京期間經友人介紹與李香君相識。才子佳人, 一見鐘情, 詩歌互酬, 繾綣綢繆。后因躲避黨錮之禍, 侯與香君忍痛離別。《李姬傳》主要寫作者在南京時和香君相識期間的一段回憶。
明朝天啟年間, 以魏閹為首的一黨把握朝政, 他們殘害忠良, 魚肉百姓, 無惡不作。以東林黨為代表的較進步的士大夫階層, 同閹黨展開激烈的政治斗爭, 贏得了人民的廣泛同情和支持。魏忠賢死后, 復社成員繼續和魏黨遺孽進行斗爭。李香君雖是卑微歌伎, 由于和復社成員侯方域的特殊關系, 被直接卷入斗爭漩渦。在《李姬傳》中, 作者以飽含感情的筆觸。歌頌了她在這場斗爭中表現出的明辨是非、堅持正義、愛憎分明、不畏強暴, 對愛情忠貞不渝的美好品德。
李香君思想品質的形成, 有基于周圍土壤的培植。這不能不說是和她的養母有關。養母李貞麗是一個講義氣, 豪邁不羈的人, 有時賭博竟一夜擲千金。她交往的都是當代豪杰,尤其和江蘇宜興的陳貞慧更為相好。陳是復社重要成員, 性格豪爽, 崇尚氣節, 名重一時。“物以類聚, 人以群分”。從陳貞慧身上可以看到李貞麗的性情、氣質和立身處世的態度。李姬和養母朝夕共處, 耳濡目染, 潛移默化, 自然地形成了她的思想、品質和政治態度。文中“亦俠而慧, ……能辨別士大夫賢否”, 就是說李姬也和李貞麗一樣義俠肝膽,秀外慧中, 能識別士大夫的好壞。當時名人張溥、夏允彝對李姬十分贊賞。張溥是進士, 作過翰林院庶吉士, 故稱張學士;夏允彝作過吏部官員, 所以稱夏吏部。這兩人分別是復社和幾社的創始人。復社和幾社勢力浩大, 他們的好惡褒貶, 有時甚至可以左右士大夫的毀譽窮達, 官員的榮辱外遷。淪落于煙花中的李香君竟能以才德見識使他們極力贊揚, 這就從側面有力的突出了李姬的卓然出眾。
李姬從小就很有風度, 高潔爽朗, 超然不群。十三歲時, 就跟著名昆曲家蘇昆生學會了湯顯祖的四部傳奇劇:《紫釵記》、《還魂記》、《南柯記》、《邯鄲記》。這四部戲場次多,曲調復雜,音律嚴謹,聰穎過人的李姬在名師指點下,不僅全部學會,而且對音調節拍都掌握得很好。她唱得更好的是《琵琶》詞,但是不輕易演唱。這里點出《琵琶》詞,是為下文發揮蔡中郎的一段議論先伏下一筆。
以上概括介紹了李姬的才藝和風韻格調,突出她的“俠而慧”。“皎爽不群”。文中雖未作外貌描寫,但李姬聰明美麗,正直溫厚的少女形象已宛然眼前。
下文寫李姬與侯生相識,離別,侯生離去后所發生的三件事。
崇禎十二年(1639),侯方域二十二歲時到南京參加省試,經友人介紹結識了李姬。兩人一見傾心,情投意合。李請侯作詩,而自己唱曲酬答。當時安徽懷寧人阮大鋮阿諛攀附魏忠賢,崇禎初年魏閹倒臺,他被論處為“城旦”的徒刑,后來自贖為平民。他退居南京后經常接納賓客,談兵論劍,延攬聲譽,企圖東山再起。宜興的陳貞慧,安徽貴池的吳應箕等復社重要成員帶頭起草,寫了留都防亂公揭,對他進行口誅筆伐。阮大鋮既愧又恨,但無可奈何。他知道侯方域和陳貞慧、吳應箕很友好,就想拉攏侯方域,利用他來調解自己和復社文人的矛盾。他又深知自己聲名狼藉,就托他的朋友王將軍出面,每天備設美酒佳肴,與侯生共飲.侯也不問底細,每天得醉且醉。李姬卻警覺地提醒侯生說:“王將軍經濟不寬裕,并不是能經常宴請朋友的人,他這樣做究竟為什么?你何不問問他呢?”在侯生的再三追問下,王將軍就屏退左右的人,講出了阮大鋮的一番心意。侯生聽后作何反應,文中沒提,想必有些動搖,否則李姬不會說出下而一番語重心長的話。李姬私下對侯生說的話有三層意思。第一,從對朋友的情意上立言,不能為了阮大鋮而辜負了正義高潔的陳貞慧和剛強正直的吳應箕這兩個你的好朋友;第二,從侯的家世聲望上著眼,憑著你顯貴清正的家世,怎么可以屈身去侍奉被人口誅筆伐的阮大鋮;第三,從對方名譽上考慮,你讀書萬卷,滿腹才華,難道見識還不如我這樣一個卑微的女子嗎?——這些規勸層層深入地分析了不可答應阮大鋮要求的道理,否則會出現負友、辱親、敗名的惡果。言辭大義凜然,細品情意深厚,以致侯生口服心折,大聲叫好。于是醉臥李姬處,不再去理王將軍。王將軍失望惆悵,悶悶不樂地離去,從此不再來往。
不久侯生省試落選,離開南京時李姬在桃葉渡為他餞行,竟唱起不輕易唱的《琵琶》詞,回應上文“不輕發也”,可見李姬之深愛侯生。她還對侯生說:“你的才華名聲并不比蔡中郎差,東漢蔡中郎的學問淵博,但彌補不了品行上的缺點。如今流傳的《琵琶行》與蔡中郎的事實固然不相符,但他曾依附董卓,卻是不可遮掩的錯誤(見《蔡邕論》)。你的性格豪邁不羈, 現在科舉考試又不得意, 這次離別不知何時再相逢, 希望你永遠自愛自保重, 不要忘了我為你唱的《琵琶》詞, 今后我也不再唱這戲了。”悵然離別之際, 李姬勸勉侯生珍重名節, 切勿和閹黨余孽往來, 表現了她對侯生的深情關注, 也反映了她的愛憎分明, 深明大義。纏綿而不失端莊,委婉含蓄之極。
結尾部分寫侯生離去后, 李姬堅決不去見田仰。
上文兩件事是通過勸誡表現人物性格和思想, 最后一件事是和權奸直接交鋒。侯生走后, 開府田仰因艷羨李姬, 派人送來三百金, 邀李姬見面。面對奸臣的重金利誘, 李姬態度明朗, 堅決回絕。田仰又恨又怒, 散布流言蜚語中傷李姬。李姬毫無懼色, 她嘆息說:“田仰和阮大鋮又有什么兩樣呢?我先前是怎樣勸勉公子的, 現在如果貪圖重金去見田仰, 就成了我出賣公子了!”始終沒有去見田仰。這件事表現了李姬富貴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氣節, 和對愛情忠貞不渝的高貴品德。她雖淪為煙花, 但卻重情義、輕錢財, 感恩知已, 不慕榮華, 令人敬重。
侯方域曾說:“獨抒靈性, 不拘格套, 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又強調“非闡道益教, 有關人倫風化者不茍作。”他所寫的《馬伶傳》、《李姬傳》, 正是這種創作思想的具體表現。侯方域是復社重要成員之一, 在反閹黨斗爭中他繼承了父祖輩東林黨的事業, 表現了政治上進步的一面; 然而當民族災難嚴重, 國家存亡危在旦夕之際, 他卻在酒肆歌樓中消磨時日, 甚至沉迷聲色, 幾乎被阮大鋮收買。由于階級局限和時代局限, 他在政治上表現出不清醒,不堅定, 無怪乎他的晚節不終了。
上一篇:《古文·月賦》鑒賞
下一篇:《古文·李姬傳》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