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沈括
陳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縣日2,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為盜者3。述古乃紿之曰4:某廟有一鐘,能辨盜至靈5。使人迎置閣后祠之。引群囚立鐘前,自陳不為盜者摸之則無聲,為盜者摸之則有聲。述古自率同職禱鐘甚肅,祭訖6,以帷圍之,乃陰使人以墨涂鐘7。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人帷摸之,出乃驗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無墨,訊之,遂承為盜,蓋恐鐘有聲不敢摸也。此亦古之法,出于小說。
1陳述古:陳襄,字述古,人稱古靈先生。北宋官員,曾任樞密直學(xué)士,簡稱“密直”。祠:祭祀,供奉。2知:任職。建州:州名,治所在今福建建甌。浦城:今福建浦城縣。3的(di):確實。4紿(dai):欺騙。5至:極。6訖:完畢。7陰:暗地里。
【析點】 陳襄頗懂得一些犯罪心理學(xué)知識,抓住做賊心虛的特點,對真正的“為盜者”展開了一場攻心戰(zhàn)。他在一群嫌疑犯面前聲稱某廟一鐘能辨盜,又“使人迎置閣后”,畢恭畢敬地供奉起來,讓犯人們在鐘前賭咒發(fā)誓:“我若偷盜,手摸鐘則有聲,未偷盜,摸鐘則無聲。”他自己也“率同職”一本正經(jīng)地“禱鐘甚肅”。之后,以帷圍之,讓犯人逐個去摸,暗地里卻使人以墨涂鐘。由于辨盜前嚴(yán)肅、虔敬的氛圍已被渲染得無以復(fù)加,真正的罪犯自然心虛膽寒,不敢摸鐘,手上也就沒有墨跡,落入了陳襄的圈套,好一個引君入彀! 古靈先生也不愧是“古靈”先生。雖說此乃“古之法,出于小說”,但無獨(dú)有偶,南宋劉宰智斷竊釵案,明代施愚山神殿辨奸的故事用計都與此極相似,劉、施二人斷案時,說不定還受了這則故事的啟發(fā)呢。當(dāng)然,摸鐘辨盜已不適用于今,但陳襄斷獄時抓住罪犯心理,巧施智謀的做法還是值得借鑒的。
上一篇:《鏡面凹凸》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陋室銘》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