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楊慎·沅江曲(錄二)·碧天霜冷月明多》原文賞析
碧天霜冷月明多,平澧風交湘水波。夜夜楓林驚客棹,村村銅鼓和蠻歌。
第二首寫夜間所聞。首句寫景,點明季節和時間。深秋霜寒的夜晚,萬里藍天,一空如洗,只有皎潔的月光照耀大地?!氨烫臁奔此{天,指視覺所見?!八洹奔摧p霜的寒意,指身體所感,暗點深秋季節?!霸旅鳌睂懎h境,暗點時間在夜晚,同時又將天上地下聯系起來,將視覺感覺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清新靜謐的美麗圖畫,從而將人們帶入到湘西水鄉?!捌藉L交湘水波”,接著第二句便寫水鄉,點明地點;這是澧水湘江匯合、民風淳樸交錯的美麗的湘西水鄉?!渡胶=洝ぶ猩浇洝份d: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后世便稱瀟水入湘江處為瀟湘。這里詩人舉澧水湘水以代指湖南湘西水鄉?!帮L”本指微風,“波”本指水波,波由風生,風因波顯,故此處“風”“波”應是同義,借指風土人情,民風民俗。“交”字即匯合交錯。這里詩人以澧水與湘江匯合,指出湘西水鄉民情交錯、民風淳樸。所以最后兩句便直接轉入對湘西少數民族風俗民情的歌詠贊美:“夜夜楓林驚客棹,村村銅鼓和蠻歌?!泵康揭雇?,水鄉村寨便響起銅鼓,少數民族男女歌手們互相賽起了當地的歌謠,優美悅耳的歌聲驚動了夜宿楓林下的遠客,禁不住也棹槳蕩舟,望月靜聽。李端《古離別》詩: “水國葉黃時,洞庭霜落夜。行舟問商賈,宿在楓林下?!痹娨馀c此詩時地皆切合,詩人化用李端詩句,信手拈來,恰到好處,不露痕跡,真有化工自然之巧。銅鼓又稱諸葛鼓(見《益部談資》),“皆精銅極薄而堅,文縷亦頗精,叩之冬冬如鼓”(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捌湫稳缪?,一頭有面,圓一尺許;面與身連,其身遍有蟲魚花草之狀。擊之響亮,不下鳴鼉”(《嶺表錄異》)。“鼓皆細花紋,極工致,四角有小蟾蜍。兩人行徭,以手拊之,聲全似鞞鼓” (《桂海虞衡志》)。是西南川、滇、黔、湘、兩廣地區的彝、僮、徭、苗各少數民族所用的一種大鼓?!靶U歌”指少歌民族歌謠。西南少數民族風俗,節日喜慶歡樂之日,往往擊鼓賽歌,彼此唱和。孫光憲《菩薩蠻》詞所謂“銅鼓與蠻歌,南人祈賽多”即指這種風俗。可見這種風俗是古已有之,且流傳至今。在這首詩中詩人用“銅鼓”、“蠻歌”寫出了湘西水鄉少數民族生活的和睦友愛、歡樂自由和民情風俗的淳樸優美;“夜夜”言時間,“村村”言地域,兩個迭詞,突出了這種民風民習的濃郁熱烈和普及廣闊;“驚”字表示贊嘆,抒發了詩人發自內心的稱頌贊美之情。
充滿濃郁的鄉土生活氣息,生動活潑,感情真摯,是此詩和前一首絕句的主要特點,詩人選擇富有當地特點的人和事作為描寫的對象,如“野販山樵”、“艟艚船”、“銅鼓”、“蠻歌”等,用樸素的語言將其融入詩中,雅而不俗,自然有味,生動如畫。既表現了湘西水鄉的風俗民情,又抒寫了自己熱愛生活的高尚志趣。詩歌引用前人典故和詩句,既切合詩旨,又關合時地,自然工巧,不露痕跡,也使這兩首絕句饒有韻味。
上一篇:古詩《徐中行·盤江驛阻雨寄門人汪維》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龔自珍·秋心》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