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傳奇編·湯顯祖·牡丹亭(第十二出尋夢)
(貼上,唱)
【夜游宮】膩臉朝云罷盥,倒犀簪斜插雙鬟。侍香閨起早,睡意闌珊。衣桁前,妝閣畔,畫屏間。
伏侍千金小姐,丫環一位春香。請過貓兒師父,不許老鼠放光。僥幸 《毛詩》感動,小姐吉日時良。拖帶春香遣悶,后花園里游芳。誰知小姐瞌睡,恰遇著夫人問當。絮了小姐一會,要與春香一場。春香無言知罪,以后勸止娘行。夫人還是不放,少不得發咒禁當。(內介) 春香姐,發個甚咒來? (貼) 敢再跟娘胡撞,教春香即世里不見兒郎。雖然一時抵對,烏鴉管的鳳凰? 一夜小姐焦躁, 起來促水朝妝, 由他自言自語, 日高花影紗窗。 (內介)快請小姐早膳。(貼) 報道官廚飯熟,且去傳遞茶湯。(下) (旦上,唱)
【月兒高】 幾曲屏山展,殘眉黛深淺。為甚衾兒里,不住的柔腸轉?這憔悴非關愛月眠遲倦。可為惜花,朝起庭院?
忽忽花間起夢情,女兒心性未分明。無眠一夜燈明滅,分煞梅香喚不醒。昨日偶爾春游,何人見夢,綢繆顧盼,如遇平生。獨坐思量,情殊悵怳,真個可憐人也! (悶介) (貼捧茶食上) 香飯盛來鸚鵡粒,清茶擎出鷓鴣斑。小姐,早膳哩。(旦) 咱有甚心情也? (唱)
【前腔】 梳洗了才勻面,照臺兒未收展。睡起無滋味,茶飯怎生咽?(貼) 夫人分付: 早飯要早。(旦) 你猛說夫人,則待把饑人勸。你說為人在世,怎生叫做吃飯? (貼) 一日三餐。(旦) 咳! 甚甌兒氣力與擎拳,生生的了前件。
你自拿去吃便了。(貼) 受用馀杯冷炙,勝如剩粉殘膏。(下)(旦) 春香已去。天呵! 昨日所夢,池亭儼然。只圖舊夢重來,其奈新愁一段! 尋思展轉,竟夜無眠。咱待乘此空閑,背卻春香,悄向花園尋看。(悲介) 哎也! 似咱這般,正是: 夢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行介) 一徑行來,喜的園門洞開,守花的都不在,則這殘紅滿地呵。(唱)
【懶畫眉】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么低就高來粉畫垣,原來春心無處不飛懸。 (絆介) 哎, 睡荼蘼抓住裙衩線, 恰便是花似人心好處牽。
這一彎流水呵! (唱)
【前腔】 為甚呵,玉真重遡武陵源? 也則為水點花飛在眼前。是天公不費買花錢,則咱人心上有啼紅怨。咳,辜負了春三二月天。
(貼上) 吃飯去,不見了小姐,則得一徑尋來。呀! 小姐,你在這里。(唱)
【不是路】 何意嬋娟,小立在垂垂花樹邊? 才朝膳,個人無伴怎游園? (旦) 畫廊前,深深驀見銜泥燕,隨步名園是偶然。(貼) 娘回轉。幽閨窣地教人見: 那些兒閑串? 那些兒閑串? (旦作惱介,唱)【前腔】唗! 偶爾來前,道的咱偷閑學少年。(貼) 咳,不偷閑,偷淡。(旦) 欺奴善,把護春臺都猜做謊桃源。(貼) 敢胡言! 這是夫人命,道春多刺銹宜添線,潤逼爐香好膩箋。(旦) 還說甚來?(貼) 這荒園塹,怕花妖木客尋常見,去小庭深院,去小庭深院。
(旦) 知道了,你好生答應夫人去,俺隨后便來。(貼) 閑花傍砌如依主,嬌鳥嫌籠會罵人。(下) (旦) 丫頭去了,正好尋夢哩。(唱)
【忒忒令】那一答可是湖山石邊?這一答似牡丹亭畔。嵌雕闌芍藥芽兒淺,一絲絲垂楊線,一丟丟榆莢錢。線兒春甚金線吊轉!
呀! 昨日那書生,將柳枝要我題詠、強我歡會之時,好不話長。(唱)
【嘉慶子】 是誰家少俊來近遠? 敢迤逗這香閨去沁園。話到其間靦腆,他捏這眼奈煩也天,咱噷這口待酬言。
【尹令】 那書生可意呵,咱不是前生愛眷,又素乏平生半面。則道來生出現,乍便今生夢見。生就個書生,恰恰生生抱咱去眠。
那些好不動人春意也。(唱)
【品令】 他倚太湖石,立著咱玉嬋娟。待把俺玉山推倒,便日暖玉生煙。捱過雕闌,轉過秋千,掯著裙花展。敢席著地,怕天瞧見。好一會分明,美滿幽香不可言。
夢到正好時節,甚花片兒吊下來也。(唱)
【豆葉黃】 他興心兒緊咽咽,嗚著咱香肩; 俺可也慢掂掂做意兒周旋。等閑間把一個照人兒昏善,那般形現,那般軟綿。忑一片撒花心的紅影兒,吊將來半天,敢是咱夢魂兒廝纏。
咳! 尋來尋去,都不見了。牡丹亭,芍藥闌,怎生這般凄涼冷落,杳無人跡? 好不傷心也! (淚介) (唱)
【玉交枝】是這等荒涼地面, 沒多半亭臺靠邊, 好是咱瞇徯色眼尋難見。明放著白日青天,猛教人抓不到魂夢前。霎時間有如活現,打方旋再得俄延。呀,是這答兒壓黃金釧匾。
要再見那書生呵,(唱)
【月上海棠】怎賺騙?依稀想像人兒見。那來時荏苒,去也遷延。非遠,那雨跡云蹤才一轉,敢依花傍柳還重現。昨日今朝,眼下心前,陽臺一座登時變。
再消停一番。(望介) 呀,無人之處,忽然大梅樹一株,梅子磊磊可愛。(唱)
【二犯幺令】 偏則他暗香清遠,傘兒般蓋的周全。他趁這,他趁這春三月紅綻雨肥天,葉兒青,偏進著苦仁兒里撒圓。愛煞這晝陰便,再得到羅浮夢邊。
罷了,這梅樹依依可人,我杜麗娘死后得葬于此,幸矣。(唱)
【江兒水】偶然間心似繾,梅樹邊。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便酸酸楚楚無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陰雨梅天,守的個梅根相見。
(倦坐介) (貼上) 佳人拾翠春亭遠,侍女添香午院清。咳,小姐走乏了,梅樹下盹。(唱)
【川撥棹】 你游花院,怎靠著梅樹偃? (旦) 一時間望,一時間望眼連天,忽忽地傷心自憐。(泣介) (合) 知怎生情悵然?知怎生淚暗懸?
(貼) 小姐甚意兒? (旦唱)
【前腔】春歸人面,整相看無一言。我待要折,我待要折的那柳枝兒問天,我如今悔,我如今悔不與題箋。(貼) 這一句猜頭兒是怎言?(合) 知怎生情悵然?知怎生淚暗懸?
(貼) 去罷。(旦作行又住介) (唱)
【前腔】 為我慢歸休,緩留連,(內鳥啼介) 聽,聽這不如歸春暮天。難道我再,難道我再到這亭園,則掙的個長眠和短眠? (合) 知怎生情悵然,知怎生淚暗懸?
(貼) 到了,和小姐瞧奶奶去。(旦) 罷了。(唱)
【意不盡】軟咍咍剛扶到畫闌偏,報堂上夫人穩便。咱杜麗娘呵,少不得樓上花枝也則是照獨眠。
(旦) 武陵何處訪仙郎? (貼) 只怪游人思易忘。
(旦)從此時時春夢里,(貼)一生遺恨系心腸。(同下)
闌珊: 衰殘,此為睡意未消意。衣桁 (hang): 衣架。問當: 問著。當,語助詞。禁當: 抵當,對付。分煞: 即忿煞。鸚鵡粒: 飯。杜甫《秋興》:“香稻啄余鸚鵡粒”。鷓鴣斑: 盞中茶影。黃庭堅 《滿庭芳·詠茶》:“冰磁瑩玉,金縷鷓鴣斑”。照臺兒: 鏡臺。玉真: 仙女名。武陵源: 天臺仙女與劉晨、阮肇相會處。垂垂花樹: 指梅花。垂垂,狀花朵下垂。“春多刺繡”二句: 意為大好春光中要多做針線,認真讀書寫字。膩箋,使箋紙潤滑。
“嬌鳥”句: 出自唐李山甫 《公孫家》:“鸚鵡嫌籠解罵人。” 一丟丟: 一串串。
沁園: 東漢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園林,借作花園代稱。“他捏這眼”句: 指柳生夢中撫愛、溫存。捏眼,擠眉弄眼; 奈煩,耐煩,表溫柔體貼。噷(hm): 動,開。恰恰生生: 怯怯生生,羞答答。日暖玉生煙,出自李商隱《錦瑟》:“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意為好事成就。掯 (ken): 勒掯, 強迫。 瞇徯: 眼皮半開半掩, 迷迷糊糊。 “春三月”句: 三月梅子成熟的時候。語出杜甫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之五詩:“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再得到”句: 是說能和柳生再于夢中相會。典出 《柳河東集·龍城錄》,說隋代趙師雄在羅浮山遇一美人,與之飲酒而醉倒睡下,醒后發現睡在大梅花樹下。軟咍哈 (hai): 因傷感而疲軟無力。
《尋夢》寫夢,但與 《驚夢》相比,同中求異而別有洞天。筆者試從以下諸方面比較。
思想情感的深化。湯翁主情。情為其代表作 《牡丹亭》 中的不可戰勝之力,至高無上之神,偉大而崇高之美,是全劇思想內容的主旋律。《驚夢》與 《尋夢》無一例外,然而兩出戲對情感表現的深度與層次不同。《驚夢》寫麗娘觸景生情,因情成夢,從令人窒息的封建禮教氛圍中覺醒的過程。《尋夢》則側重寫主人公因夢生情,由情尋夢,受覺醒之后爆發出的不可阻擋的情感激流的推動,準備以死向封建禮教宣戰的斗爭過程。前者側重夢幻,后者側重現實。《驚夢》 中“一生兒愛好是天然”、“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只傳達出麗娘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心理信息。而在 《尋夢》中,雖有“貓兒師父”不許“老鼠放光”的禁錮,有杜母對麗娘“閑串”的責問,有“春多刺繡宜添線,潤逼爐香好膩箋”的約束,但麗娘“情”無返顧,仍獨自入園尋夢,甚而在 【江兒水】 曲中勇敢地唱出:“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便酸酸楚楚無人怨。”表達了杜麗娘沖破封建禮教羅網的強烈心愿,是作者向封建禮教進軍的大纛。由此可見,從《驚夢》到《尋夢》,全劇所表現的思想情感,已經由含蓄而漸趨明朗,直率。
這里有必要指出,杜麗娘只是作者弘揚主觀感情的承載體。杜麗娘唱出的想愛就愛、生死相隨,死無怨言之情,并非僅僅限于愛情,也不是壓抑在人的潛意識中的“矯情” (不正當的情欲),而是沖決一切束縛,超脫生死之外、要求擺脫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真情”、“至情”。這種至情,蘊含著作者歷經淪桑傷感于現實生活的黯淡和命運的坎坷而沉醉于理想之中的追求,蘊含著酬心志、全好事的人生真諦。正如作者談到作品不僅要有卓絕之情而且要有卓越之識時所言:“鋪張摘抉時物之精熒,人生之要妙,盡取而湊其情之所得至者”(《學余園初集序》)。《尋夢》借劇中人對情的呼喚,以情戰勝“理”以情取代“理”,如同歐洲人文主義者熱情地呼喚一個以人為中心的世界,來代替以神為中心的世界一樣,向著中國封建社會整個思想負荷發起了猛烈的沖撞。因此,《尋夢》所表現的思想內容和人物情感是對《驚夢》的深化、升華。
矛盾沖突的激化。《牡丹亭》沖突的主線是情與理。“情”就是人們的真實情感,在劇中表現為青年男女對幸福生活的追求;“理”就是以程朱理學為代表的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在劇中表現為封建禮教和封建家長對青年一代婚姻自由的束縛。《尋夢》中的矛盾沖突,具體表現為麗娘對母親以封建倫理道德百般束縛的一次次抗爭。這種抗爭是借麗娘和春香的對話來表現的。先是春香代夫人追問麗娘游園后午睡之事,麗娘“要與春香一場” (即打或罵一場); 再是春香傳夫人吩咐小姐早膳,麗娘以“睡起無滋味,茶飯怎生咽”而憤然拒絕,背卻春香,悄向花園尋夢; 次是春香代言夫人聲聲責問:“那些兒閑串?那些兒閑串?”,麗娘厲聲反駁:“把護春臺 (花園) 都猜做慌桃源”,并且不顧要求多做針線,讀書寫字的管教,徑直趨步花園。沖突步步繳化,從麗娘尋夢狂歡到向梅樹傾訴衷情而達于極致。《驚夢》沖突的表現方式則不是靠人物外在矛盾對立來完成,而是通過人物內心世界對自然景物的交融感應來展示,作者側重追求一種含蓄委婉的沖突美。而《尋夢》的情節是以奇人異事表達奇情異氣,側重追求一種奇迫怪窘的沖突美。
人物性格的發展。杜麗娘是 《牡丹亭》 中塑造得最有光彩的形象。追求愛情的纏綿執著為其性格特點; 對美好事物想愛就愛,為了追求美好事物而生死相隨,死無怨言,為其思想特點。人物的性格和思想特點是隨著劇情,通過人物的心理、語言、行動而不斷發展完善的。《尋夢》重在表現人物由“尋”而“空”的心理軌跡。尋夢前早起梳妝,杜麗娘由于竟夜無眠而不思茶飯、煩悶悲傷,無捧碗之力; 當她繼游園之后再次沖破樊籠,重到花園又轉悲為喜,飄飄欲仙,若“玉真重遡武陵園”,深感“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么低就高來粉畫垣,原來春心無處不飛懸”, 以至于景為情設, 連“睡荼蘼抓住裙衩線”,她也覺得“恰便是花似人心好處牽”; 當春香小姐尋她用膳并代夫人傳言問時,她惱羞成怒,嫌籠罵人; 尋夢時,她又轉而進入 一種忘我的狂歡境界; 但是,極度的亢奮之后又是一陣悲觀。因為所愛的人無處尋覓而感到空虛寂寞,那一腔無所發泄的熱情在壓抑中積聚了更大的力量,最后對著一棵梅樹一吐而出: 如果活著不能和所愛的人相見,她愿死后埋在梅樹下面,于九泉之下“守個梅根相見”。這里不但明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軌跡,而且水到渠成地將人物的內心世界外化為人物的動作:“悶介”、“悲介”、“惱介”、“淚介”、“倦坐介”,讀者、觀眾都可對主人公察其行而知其心。麗娘內心世界的動作化,表現出麗娘不再是一個嬌怯怯情竇初開的幽閨深閣中的小姐——“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驚夢》),而成長為一個與禮法大膽抗爭的叛逆者,一個精神解放者。
藝術手法的變換。作者展開藝術想象的翅膀在 《驚夢》與 《尋夢》中,都引入夢境,借以披露人物心理,突出人物性格,服務于主題思想的表達,表現作者的理想,弘揚作者的主觀感情,但二者迥乎不同。《驚夢》寫麗娘游園觸景生情,因情作夢。作者化實為虛、避實就虛,側重園林自然景物與夢境的虛筆。劇中人借景抒情,借夢言情。杜麗娘因情生夢本在人情物理之中,正如柏拉圖指出:“夢是一種感情的產物。”而“尋夢”則化夢境為現實,側重麗娘感情的直接抒發。這里一個好端端的人去尋夢,卻出乎尋常視聽之外,近乎荒誕,可笑。但是作為備受封建倫理道德壓抑的太守小姐杜麗娘,獨自一人去花園尋夢,卻又是合情合理的。夢而可尋,不言而喻,尋夢的杜麗娘是在何等癡情和繚亂的心境中的。這正如湯翁所言:“情在而理亡”(《沈氏弋說序》) 理不在而情仍在活動,作者那種至情才發揮得淋漓盡致,真可謂“誰將情永傳情人,情到真時事亦真。”《驚夢》和《尋夢》相續,如同 《悼殤》和《回生》那樣自生而死、死而復生的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一樣,創造了一個真中有幻,幻而似真的藝術境界,匯成了《牡丹亭》詩情濃郁,動人心魄的浪漫世界。
上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湯顯祖·牡丹亭(第七出閨塾)
下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湯顯祖·牡丹亭(第十出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