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惜春燈謎詩·佛前海燈(第二十二回)
【原文】
前身色相總無成①,不聽菱歌聽佛經②。
莫道此生沉黑海③,性中自有大光明④。
【注解】
①色相:佛教名詞,指一切事物的形狀外貌,舊時亦指女子的聲容相貌。
②菱歌:樂府詩中菱歌蓮曲,內容多唱青年男女的愛情。“不聽菱歌”即“看破紅塵”之意。
③沉黑海:入佛門表示永遠與人間榮華歡樂隔絕,在世人看來,這無異于沉入到看不見一絲光明的海底。
④此句意思是說:海燈看似暗淡無光,內中自有光焰在。性:佛家認為人的自身中本來存在著一種所謂永恒不變的“性”,問題在于能不能覺悟到并保持住它。這是赤裸裸的唯心主義宣傳。大光明:又指佛。
【背景】
這是賈惜春的燈謎,謎底是佛前海燈。此首在夢覺主人序本《紅樓夢》(簡稱甲辰本)、夢稿本、程高本中被刪去。戚序本上狄葆賢曾作眉批說:“惜春一謎是書中要旨,今本刪去,謬極?!苯駬?、戚序諸本。
【賞析】
海燈是點在寺廟里佛像前的長明燈,隱喻惜春出家為尼。佛前海燈,供于寺廟佛像前,燈內大量貯油,中燃一焰,長年不滅。從燈的堂皇外表(色相)來看,好像本該與其他燈一樣用于繁華行樂之處,現在偏偏相反,所以說“前身色相總無成”。這里是借燈說人,把人的空有姿色、不能享受歡樂歸于前世宿緣。海燈懸于寂靜孤凄的佛殿,外觀也并不明亮,所以“此生沉黑海”。在這首謎詩中,作者雖然借用了一些佛教語,如“色相”、“性”等,但其用意顯然并不在于勸人信佛,也不過是預示惜春的歸宿而已。從她同樣被歸于“薄命司”之列并在判詞中說她“可憐”來看,“性中自有大光明”之說,至多也只是擬寫惜春將來前途絕望時自身的念頭。
對惜春將來出家為尼,作者充滿悲憫、同情。出家修行,可以成佛作祖,永生不死,這不是絕大的好事嗎?可是從古至今有幾個人真正相信?那不過是自欺欺人的一種精神安慰而已?!靶灾凶杂写蠊饷鳌笔菐в锌酀兜赖慕獬暗脑挘弧奥牱鸾洝?、“沉黑?!钡染洳乓娮髡叩恼媲?。試看前面判詞:“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寫得多么慘淡凄涼。
難怪站在維護大家庭利益的立場上的脂硯齋在讀此詩謎時,聯想到曹雪芹后半部原稿中所寫的惜春為尼的悲慘結局,禁不住嘆息道:“公府千金至緇衣乞食,豈不悲夫!”(庚辰本)實際上,她確是沉入了一點“光明”也見不到的“黑?!敝小?/p>
上一篇:紅樓夢《賈寶玉詠白海棠(第三十七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
下一篇:紅樓夢《賈探春詠白海棠(第三十七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