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富察敦崇2
京師謂鼠為耗子,耍耗子者,水箱之上,縛以橫架,將小鼠調熟,有汲水鉆圈之技。均以鑼聲為起止。耍猴兒者,木箱之內藏有羽帽烏紗,猴手自啟箱,戴而坐之,儼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3,抑揚可聽。古稱沐猴而冠4,殆指此也。其余扶犁跑馬,均能聽人指揮。扶犁者,以犬代牛;跑馬者,以羊易馬也。茍利子即傀儡子,乃一人在布帷之中,頭頂小臺,演唱打虎跑馬諸雜劇。跑旱船者,乃村童扮成女子,手駕布船,口唱俚歌,意在學游湖而采蓮者,抑何不自丑也5!
凡諸雜技皆京南人為之,正月最多,至農忙時則舍藝而歸耕矣。
1本文選自《燕京歲時記》。耍茍利子:舊時京城民間稱傀儡戲為耍茍利子。2富察敦崇(生卒年不詳):清末咸豐年間滿族人,其外公為乾隆第五子永祺之孫奕繪。有《蕓窗瑣記》、《皇室見聞》、《燕京歲時記》。3猴人:即耍猴者。俚歌:民間歌謠。4沐猴而冠:語出《史記·項羽本紀》,沐猴:獼猴。5抑:然而。
【析點】 此文給我們畫出了一幅清代北京民間藝人的精湛技藝表演圖。時逢正月,市井之中東一攤西一伙,鑼鼓聲聲,喝彩陣陣,民間藝人各自施展技藝。猴子的表演惟妙惟肖:自取紗帽,“沐猴而冠”,排演“官之排衙”,令人瞠目。待到“扶犁跑馬”,“以犬代?!?,“以羊易馬”,叫人噴飯。將猴子、犬、羊調教到如此地步已屬不易,更令人叫絕的是把耗子這樣低等的動物,馴練到能聽從人的命令按鑼聲“汲水鉆圈”。以上種種技藝,其難度在于“馴”,表演是以動物為主的,屬于“雜?!鳖?。
后兩種則屬于藝術。木偶戲,時至今日仍然有著廣泛的觀眾,受到人民的普遍喜愛。跑旱船這種有歌有舞的表演,在民間得到廣泛發展,至今逢年過節有億萬人參與這項藝術活動,成為最受人民群眾歡迎的一種藝術形式。
作者用簡潔之筆,勾勒出四幅速寫畫,這四幅畫構成一幅完美的民俗畫,讓我們飽覽了農民藝人的聰明、智慧與藝術天才,令后人贊賞、叫絕! 在這一點上,我們是不能不感謝作者的。然而,作者對村童扮女子表演跑旱船,嘆為何不自以為丑! 流露出富察敦崇這位滿洲貴族對民間藝人、民間藝術的鄙夷眼光
上一篇:《翁文恭公日記一則》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肅王與沈元用》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