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沈括
方家以磁石磨針鋒1,則能指南,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水浮多蕩搖,指爪及碗唇上皆可為之2,運轉尤速,但堅滑易墜,不若縷懸為最善。其法取新纊中獨繭縷3,以芥子許蠟綴于針腰4,無風處懸之,則針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猶柏之指西5,莫可原其理6。
1方家:術土,即后世的陰陽家。1指爪:指甲。碗唇:碗邊。3新纊(kuang):新絲棉。獨繭樓;單根繭絲。4芥子許:極言量少,如草籽般大小。5猶:如。柏之指西:古代有柏樹指向西方的說法,現代科學并無此說。6原:推求本原。
【析點】 我們的祖先在何時發現磁石磨針,有指南的特性,已很難確說。但到沈括時代,對磁針之發生偏角現象及使用方法都有清楚認識;磁針置于水中、指上、碗邊或是用絲縷懸掛,其優缺點亦有比較。沈括闡述磁石、指南針特性之時,距今近千年,比傳說中的哥倫布于1492年的發現要早四百余年。由此觀之,中華民族不愧為一個偉大的民族,“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
可惜的是,在以后的某些年代里,我們未能將這項偉大的發明,很好地繼承利用,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中國人發明了火藥和指南針,西方人用它來制造大炮和航海,中國人卻運用它制造鞭炮和看風水。這是值得后人深深記取的教訓。沈括還記述了指南針或有“指北者”,并如實地說出自己不能探求到或指南、或指北的緣由,這是作為科學家的科學態度,而“猶柏之指西”這一解釋,雖不科學,卻又顯示出他作為文學家的想像力
上一篇:《招隱寺題名記》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放火三日》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