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蘭若》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來往幾經過①,前軒枕大河②。
遠帆春水闊③,高寺夕陽多。
蝶影下紅藥④,鳥聲喧綠蘿⑤。
故山歸未得⑥,徒詠采芝歌⑦。
【題解】
此詩選自《全唐詩》。蘭若: 寺院,是佛語阿蘭若的略語,意為寂靜、無苦惱煩亂之處。
【簡析】
許渾曾多次從潼關經過,寫有不少歌詠潼關的詩。《潼關蘭若》這首詩,集中描寫潼關的一個佛寺,敘寫了佛寺的位置、氣勢和環境,又從佛寺優美的環境想到了故鄉的山水和歸隱的閑適生活。由李遠的《贈潼關不下山僧》和許渾的《潼關蘭若》詩,讀者便可以想象出唐時潼關的繁華程度。
[注釋]
①來往:指入關和出關。
②軒:寺院中帶窗檻的長廊,一本作 “山”。大河: 指黃河。從這一句可知,這個佛寺建在黃河南岸,離黃河不遠。
③遠帆:指黃河中遠處的船只。
④紅藥: 花名,即芍藥。
⑤綠蘿:地衣類草。
⑥故山:家鄉的山。得:能夠。
⑦徒:徒勞地,白白地。芝:香草名。《孔子家語》云: “且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采芝歌: 指《采芝操》,是琴曲名,相傳為漢初有名的四位隱士商山四皓所作。芝:一本作“薇”。采薇歌則相傳為伯夷、叔齊所作。伯夷叔齊反對周武王伐紂,武王克殷,二人不食周粟,隱于潼關北面的首陽山,采薇而食,及饑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上一篇:《潼關八景(八首)》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下一篇:《潼關關樓對聯(兩副)》原文|題解|注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