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龍逄》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莊子·人間世》:“且昔者桀殺關龍逄,紂殺王子比干。”
又《呂氏春秋·必己》:“八曰外物不可必,故龍逄誅,比干戮。”又,《韓詩外傳》卷四:“桀為酒池,可以運舟,糟丘足以望十里,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關龍逄進諫曰:‘古之人君,身行禮義,愛民節財,故國安而身壽。今君用財若無窮,殺人若恐弗勝。君若弗革,天殃必降,而誅必至矣。君其革之。’立而不去朝。桀因而殺之。”
【釋義】關龍逄為夏時忠臣,因諫桀而被殺。后人常將龍逄與比干并列而作為忠臣的典范。
【例句】①有一個楚屈原在江上死,有一個關龍逄刀下休。(佚名雜劇《包待制陳州糶米》第二折〔滾繡球〕)包公感嘆忠臣往往沒有好下場。②那些個齊管仲鄭子產,敢待做假忠孝龍逄比干。(白樸《梧桐雨》雜劇第二折〔剔銀燈〕)唐明皇叱責李林甫假忠孝。龍逄即關龍逄。
上一篇:元曲典故《關雎之德》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冠玉》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