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士禎
昔人言招隱水深山秀,煙霞澗毛皆不凡2。予以庚子仲冬月同崑侖子來游3,紅葉滿山,石骨刻露,泉流蕭瑟。登玉蕊亭上,遠眺江影,惝怳久之4。
1招隱寺:在江蘇省鎮江市招隱山上。2毛:指草木。3庚子:清世祖順治十七年(1660)。仲冬:冬季第二個月,農歷十一月。4惝怳:若有所失之貌。
【析點】 游招隱寺而題名作記,先寫所聞,由所聞引出所見,再以見后所感作結,一環連續一環,貫通而完整。
作者筆下招隱之景,有季節的不同——所聞為春夏,所見為仲冬;有近觀與遠眺的差別——近觀紅葉、石骨、泉流,遠眺山下大江。作者的描繪也有繁簡濃淡的差異:春夏之景來自傳聞,只有概括形容,沒有具體描繪;仲冬之景親歷親游,鮮明具體,紅葉色彩鮮麗耀目,石骨形態嶙峋可感,泉流聲響瑟瑟可聞,用十二個字將山、石、泉的色、形、聲摹畫盡致;遠眺大江單用一個“影”字,寫得似有似無,迷蒙淡遠。
貫串于文中的情感也是發展的。昔人所言引起向往之情;由向往而導致仲冬暢游,飽覽山水風光;而遠眺又引來久久的“惝怳”。短文于“惝怳”中收束,卻是頗為耐人尋味的。
上一篇:《招陳生賞菊》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指南針》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