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①》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一九五○年十一月
顏斶齊王各命前②,多年矛盾廓無邊③,而今一掃紀新元④。最喜詩人高唱至⑤,正和前線捷音聯⑥,妙香山上戰旗妍⑦。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九月版《毛澤東詩詞選》。
【注釋】①柳先生,見前《七律·和柳亞子先生》篇詩題注文。 ②顏斶(chù★),戰國時齊國人。各命前,各自要求對方向自己靠近。前,用為動詞,意為“到(我)面前來”。《戰國策》卷一一《齊策四》記載:“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悅。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本句用這個典故,以齊宣王喻指蔣介石,以顏斶喻指柳亞子。蔣介石反革命,柳亞子革命,二人政見本不相投;而蔣介石不肯禮賢下士,柳亞子又剛直不阿,因此二人“多年矛盾廓無邊”。 ③多年矛盾,早在1926年柳亞子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時,就曾公開抨擊蔣介石是新軍閥。此后,他始終反對蔣介石暨國民黨當局。詳見前《七律·和柳亞子先生》篇詩題注文。廓,廣大。 ④一掃,一掃而空。承上“多年矛盾”而言。但不是說柳亞子與蔣介石沒有矛盾了,而是說由于新中國的建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黨和柳亞子等民主人士在政治上是親密合作的,黨對柳亞子等民主人士是尊重和關懷的,因此,柳亞子與我中國共產黨之間不再有像他與蔣介石之間的那種在野者與當政者矛盾沖突的關系。紀新元,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開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⑤高唱,高妙的詞作。指柳亞子的原唱《浣溪沙》。 ⑥前線捷音,指我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后第一次戰役的捷報。以上二句是說,最令人高興的是,您的佳作恰好與志愿軍的捷報聯袂而至。 ⑦妙香山,朝鮮西北部的著名山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約1000米。主峰妙香山,海拔1909米。妍,美麗。
【賞析】
毛澤東輕易不肯步人韻,竟一連步柳韻和詞兩首,亦是詞壇佳話。1950年11月的這一首,其意象連接著歷史與現實,展示的是國內的和平與境外的戰事兩種意境。在毛澤東的心目中,1949年后的神州,自此更開新元:新執政者謙讓、禮賢、仁愛,對天下英才莫不厚遇,昔日王者怠士之遺風已一掃而清。而令他最為欣喜的是,國慶盛典之時,詩人吟詩高歌,正與朝鮮前線捷音相合。
國內的慶典盛事與境外的有利戰事,這兩種景象構成了毛澤東詩詞描寫的現實背景。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對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來說,是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勝利。共產黨人領導廣大革命人民,經過長期浴血奮戰,贏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一個從此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轉眼間1950年國慶一周年到來,國中政要、賢達歡聚中南海懷仁堂觀看舞劇《和平鴿》以志慶。與此同時,中國人民志愿軍正在朝鮮前線與以美國軍隊為主的所謂聯合國軍作戰。10月4日和5日晚,柳亞子在懷仁堂觀看《和平鴿》舞劇后又填寫了一首《浣溪沙》詞,讀之令人振奮。其詞云:
白鴿連翩奮舞前。工農大眾力無邊。推翻原子更金圓。 戰販集團仇美帝,和平堡壘擁蘇聯。天安門上萬紅妍!
詞題下,柳亞子記有小序: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演出《和平鴿》舞劇,歐陽予倩編劇,戴愛蓮女士導演兼飾主角,四夕至五夕,連續在懷仁堂奏技。再成短調,欣賞贊美之不盡矣!
詩界有言道:歡愉之詞難好,哀怨之詞易工。作為詩詞大家的毛澤東,用42字的和詞,不止道及古今中外,更將歡愉之情寫得非常之工,且形神俱備,實為詩詞高手。柳詞起句“白鴿連翩奮舞前”,從眼前景物寫起。毛澤東起筆則思接千載,和出“顏斶齊王各命前”,運用了一個典故,即《戰國策·齊策四》中的《顏斶說齊王》篇的情節。毛澤東引此典意在說明歷史上的當政者無法處理好與自己手下士大夫階層的關系,因為當政者往往倚權勢怠士,士則率性傲主。這便造成“多年矛盾廓無邊”的現象。“而今一掃紀新元”句則表明,毛澤東所致力倡導的人民政權的建立,開創了一個尊重人才、愛護人才的新時代。
毛澤東認為新社會能夠并善于處理與諸如柳亞子這樣清靜貞正的文士騷人的關系,會開創一個尊重人才的新時代。
詞的下片詠寫的是前線捷音。詩人毛澤東的思緒,從古代歷史“王”與“士”的關系轉入了抗美援朝戰場。早在國慶一周年前的三個月,毛澤東等中國黨政領導人心中就運籌著一個宏大的計劃:出兵援朝抗美。原來,1950年6月25日當朝鮮內戰爆發、南部李承晚政府的軍隊面臨失敗時,美國打著聯合國的旗號派兵干涉。同年9月,美軍在仁川登陸,使朝鮮戰局急轉直下。接著,美軍及其仆從軍向鴨綠江和圖們江進逼,直接威脅中國東北邊境的安全。毛澤東等中國最高黨政領導人面對強手,經過慎重考慮,決心承擔最大的民族犧牲,組織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0月8日,毛澤東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名義發布《給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命令》,出兵朝鮮,并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到達朝鮮前線。在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吹噓“在感恩節前,南北朝鮮各地的正式抵抗都將告終”的時候,志愿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敵人發起了進攻。10月25日至11月5日,志愿軍入朝作戰的第一次戰役取得了巨大勝利,在朝鮮西北部的妙香山一帶殲敵15000余人,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捷報傳到國內,毛澤東喜不自勝。此時剛好得到柳亞子觀看《和平鴿》舞劇后填寫的另一首詞,于是乘興步其韻和了一首。
詩友的高唱,前線的佳音,在毛澤東此詞中是一曲歡愉的二重奏。當時的中國,政權并未完全穩定,百業待興,國力孱弱。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裝備比美軍落后太多,又沒有強大的空軍支援。面對號稱世界頭號強國的美國等軍隊,毛澤東毅然決策出兵朝鮮,并懷必勝的決心。志愿軍不僅初戰告捷,且后來經過三年多的浴血奮戰、殲敵109萬人,使新中國完全改寫了近代對外戰爭的恥辱史,中國人民志愿軍成了不可戰勝的強大軍隊。抗美援朝的勝利最終迫使美國方面簽訂停戰協定。
毛澤東這首歡愉之詞,雖然不屬氣勢磅礴、動人心魄之作,但讀后著實令人心舒意暢。在這首和詞的上片中,有一韻為借音,即原詞中的“圓”在和詞中換作“元”(單獨使用、圓、元有時可通用)。這是毛澤東不肯因詞害意,因受韻律之限而損詩詞之美的通巧之變。毛澤東行事不愿跟人亦步亦趨,吟詩賦詞更是獨領風騷。唯獨和柳亞子詞時幾乎必步其韻,這可視為他對柳亞子這位詩友的熱愛和尊重。
文章作者:胡為雄
上一篇:毛澤東詩詞《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毛澤東詩詞《浪淘沙·北戴河》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