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鴉飛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
[賞析]
此詩見于蔡條 《鐵圍山叢談》所載。自秦觀將它改頭換面寫入其詞 《滿庭芳》后,這首詩也就跟著出了名。好似兒子當了大官,就勢必封贈他的父親以至老祖宗不可。這在審美領域內(nèi)也是常有的事。從另一端看,則說明審美的發(fā)現(xiàn)也不容易,它往往需要跨越相當?shù)臅r間和空間。
實在說,這首詩本來就寫得很不錯。為什么自隋亡到北宋后期,經(jīng)歷了四五百年,這首詩卻從未見人談起。這是不是由于楊廣荒淫昏暴,世人因其人而廢其言呢?
我們現(xiàn)在賞析這首詩,全不是想替楊廣從政治上恢復名譽。我們只是從審美的角度,實事求是地談談作品。
此詩前三句都寫景,純用繪畫的手法。有點 (寒鴉)、有線 (流水)、有面 (孤村)。再用 “斜陽欲落”烘染,一幅令人銷魂的天涯羈旅圖就呈現(xiàn)在讀者的想像里了?!昂f”色黑,“流水”色白,“斜陽”色紅,加上 “孤村”的黃墻、碧瓦、藍天……等等,畫面的色彩也就夠絢麗了。寒鴉飛啼,流水潺緩,都是動態(tài)作聲; 而孤村、斜陽,卻寂靜不響 。動靜相應,益發(fā)襯出旅人的孤單和無所依托了。
末句言情。詩人縱目望遠,野曠天昏;加上寒意襲人,悲自中生。故 “一望黯銷魂”五字脫口而出,絕非單純摹仿江淹 《別賦》作無病之呻吟。它宛似畫龍點睛,遂使通篇俱活。
這首詩是否真為楊廣所作,我們姑存而不論。因為毋論是肯定或者否定,我都找不到新的證據(jù)。但楊廣畢竟是個有才有學之人,不能僅因為他是個壞皇帝,就硬說他連這樣的詩也寫不出來。
明代陸時雍的 《詩鏡總論》說得好: “隋煬起敝,風骨凝然。”又說: “隋煬從華得素,譬諸紅艷叢中,清標自出。雖卸華謝彩,而絢質猶存?!币簿褪钦f:楊廣力矯六朝衰敝的文學習氣,講究風骨。他反對浮艷,追求自然的美。這是完全正確的。晁補之稱秦觀的《滿庭芳》詞中 “斜陽外,寒鴉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三句為“天生好言語”(見《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三》),究其版權所有,似乎還應該首先歸之楊廣。馬致遠的散曲《天凈沙》: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彪m然景物繁復,內(nèi)容加多,而基本形象和意境,顯然還由此脫胎。
上一篇:明宣宗·朱瞻基《醉太平·賜學士沈度》
下一篇:清圣祖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題班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