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云散雨收,花苑內鳴鳩。曉來喜見日光浮,暖融融永晝。麥苗潤澤懷清秀,榴花濕映紅光溜。田家歌舞盡歌謳,是處慶豐年,醉酒。
[注釋]
①醉太平: 一名凌波曲,一名醉思凡,又名四字令。雙調有三十八字、四十五字、四十六字諸體。此 《醉太平·賜學士沈度》 為五十字,是唐宋詞中沒有見過的。沈度: 字民則,明松江華亭 (今上海市松江縣) 人。博涉經史,為文章絕去浮靡。洪武中舉文學弗就, 成祖時累官侍講學士。 善書, 凡金版玉冊, 多命他書寫。
[賞析]
詞牌用了《醉太平》,但又不限于《醉太平》的舊格式,從詞的內容看,倒是要取“醉太平”這三個字雙關意義,以抒發相關的情。
作為帝王的朱瞻基,他生當水樂年間,即位時也只是明初的第五十九年,正是四海承平之日。故他的情,既不可能有魏武帝創功立業時慷慨激昂的豪邁氣概,也不可能有南唐李后主的無限家國之愁,他抒發的,應是一個守成之君應有的思想情感。特別是書賜大臣,更應表現出為國愛民的胸懷。
“濃云散雨收,花苑內鳴鳩。”濃云飄散,雨腳停歇,開滿鮮花的苑內,斑鳩鳥在高唱。開篇即渲染出一派清新、鮮艷、活潑潑的美好氣氛。天明又看到日光普照,讓人欣喜。
從上片看,作者由景起,由景入情。“云散”、“雨收”、“花苑”、“鳴鳩” 皆是常景,“日光”更是常見之物,但一 “喜”字,道出了此時的日光的可貴可愛,因它形成了 “暖融融水晝”。作者此處之寫景,是為了突出自己 “喜悅”之情。下片便轉入寫他所以 “喜”的緣由。
“麥苗潤澤懷清秀,榴花濕映紅光溜。”描繪了一幅雨后初晴時初夏特有的畫圖。沐浴著陽光雨露的 “麥苗”、“榴花”,呈現出 “潤澤”、“紅光”,孕育著飽滿的子實,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種田人盼望的就是這風調雨順,莊稼長得好,所以這時便盡情歡舞歌唱,都在為慶豐年而開懷暢飲。
這樣,作者便將自己的“喜” 與萬民的 “喜”融為一體。萬民之喜從何而來,從字面看,是陽光雨露對莊稼的滋養,但在他這個帝王心里,這陽光、這雨露,都是皇家普施于民的恩澤,是他的太平治世使然。至此,作者便將頌揚國泰民安的主旨完成了。
全篇圍繞著一 “喜”字狀物寫景,正如王國維所說: “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 《人間詞話》語) 這明媚鮮艷的景與萬民歡舞歌唱慶豐年的場面的描寫,都是為了抒發歌頌太平景象之情,這是封建帝王特有的情感,他是看不到、也不愿看到 “雞皮鶴發十指禿,日向田間耕且斸(zhu)”的農民生活的。盡管如此,在封建帝王中,能想到 “田家”的收成生活,也就很難能可貴了。故后人贊美他 “其留心農事如此,不須 《七月》繪 《豳風》矣” (清王弈清 《歷代詩話》卷十)。詞的語句明白如話,不用典,不雕飾,直截陳述所見,于自然中見功夫。這與作者所描繪的大場面正合宜,與一個帝王抒發的愛民的情懷也正吻合。
此詞末二句有兩體。本文所錄,見于清人王昶所輯 《明詞綜》卷一。另一體見于清王弈清等撰寫的 《歷代詞話》卷十,為:“田家鼓缶盡歌謳。是處慶、豐年醉酒。”
鼓缶,即敲擊瓦盆之類的東西,作為歌唱的伴奏。“田家鼓缶盡歌謳”,寫出種田人慶豐收時邊敲擊瓦器,邊盡情歌唱的場面,很形象生動,字面上也比“歌舞盡歌謳”合理。末句只是標點不同。并錄于此,以便讀者參考。
上一篇:梁武帝·蕭衍《逸民詩》
下一篇:隋煬帝·楊廣《野望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