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遼寧省·旅順萬忠墓》古詩詞賞析大全
萬忠墓在遼寧旅順口白玉山東麓,是甲午中日戰爭死難同胞埋骨之處。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十月二十四日,日軍侵入旅順,進行了歷時3天3夜的大屠殺,中國軍民英勇搏斗,全城2萬多人,除36人外,全部被殺。后來人們將死難者尸體收集于此,葬于白玉山下,一丘隆起,碑碣紀忠。墓周蒼松翠柏,莊嚴肅穆。
海水一泓煙九點,壯哉此地實天險!
炮臺屹立如虎闞,紅衣大將威望儼。
下有洼地列巨艦,晴天雷轟夜電閃。
最高峰頭縱遠覽,龍旗百丈迎風飐。
長城萬里此為塹,鯨鵬相摩圖一噉。
昂頭側睨可眈眈,伸手欲攫終不敢。
謂海可填山易撼,萬鬼聚謀無此膽。
一朝瓦解成劫灰,聞道敵軍蹈背來。
[詩名] 哀旅順
[作者] 黃遵憲,此詩寫于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后第2年。詩人不直接寫戰爭經過,也不用哀詞,而是生動、逼真地描繪軍港的險要,從而激起讀者對旅順失守感到悲痛,對清政府無能感到憤慨。
[注釋] ●一泓:水灣、水面。●煙九點:中國古代分為九州,因而用“煙九點”代指大陸。語本唐李賀《夢天》:“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虎闞(han,喊):虎發怒的樣子。●紅衣大將:指大炮。清太宗天聰五年(1631年)曾鑄大炮,皇太極命名并鐫刻“天祐助威大將軍”于其上。●飐(zhan,展):鯨魚和大鵬,比喻帝國主義國家。●噉(dan,淡):吃,吞并。●睨:斜視。●眈眈:垂目注視,虎視眈眈。●蹈背來: 指日軍先占大連灣,斷旅順后路,然后進兵旅順。
白玉山下白骨訴,碑碣矢記萬忠墓。
風云激卷海天仇,魂逐飛濤哭甲午。
[詩名] 旅順萬忠墓
[作者] 王樹遠
上一篇:關于描寫《安徽省·捉月臺·李白衣冠冢》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安徽省·明中都城遺址》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