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徂黃竹①,員閟寒②,
帝收九行③。嗟我公侯,
百辟冢卿④。皇我萬民⑤
旦夕勿忘。我徂黃竹,
員閟寒,帝收九行。
嗟我公侯,百辟冢卿。
皇我萬民,旦夕勿窮。
有皎者鴼⑥, 翩翩其飛。
嗟我公侯,勿則遷。
居樂甚寡,不如遷上,
禮樂其民。
[注釋]
①徂 往。
②員閟寒: 《文選·謝惠連雪賦》注作“員閟寒”上無缺文。員:幅員,指周圍的地區。閟寒: 為嚴寒所封閉。
③帝收九行: 天帝斷絕了所有的道路。收: 取消。行: 道路。
④百辟: 百官。冢卿: 上卿。
⑤皇: 正,指治理。
⑥有皎者鵅: 有一種白色的鵅鳥。
[賞析]
這首有名的黃竹哀辭,記述了周穆王在風雪征途中產生的憂深念遠的聯翩之思緒。《穆天子傳》云:“至于黃竹,天子乃休。日中大寒,北風雨雪。天子作詩 ‘我徂黃竹’ 三章以哀民”云云。可說是一篇具有深沉的憂患之思的作品。詩分三章。前兩章是以重章迭句的形式,回環復沓地傾泄自己的憂思。大意是說:我到黃竹去,嚴寒籠罩著四野,上帝斷絕了所有的道路。唉,我的公侯、百官、大臣們呀,你們要好好管理我的百姓啊,從早到晚一刻都不要忘了他們。第二章則是第一章的重復。只是最后一句將 “旦夕勿忘”換成 “旦夕勿窮”,叮囑官員們不要讓百姓受窮罷了。用的是反復詠嘆的手法,突出和加強了感情氣氛,使之得到更深一層的渲泄。
這兩章詩,從結構上講,有兩個部分。前三句,悲嘆行路之艱難,是一層。后四句,關懷百姓,是另一層。起頭三句,構想奇特。它把被大雪覆蓋的原野,設想成上帝將人間的通道統統收了回去,可謂是匪夷所思的筆墨。后四句則由眼前的艱苦聯想到百姓的艱難生計,要求官員們要關心民瘼,勤于政務。全詩淳雅古樸,儼然是三代文風的體現。韻位的安排,也很特別: 它采用的是前三后二式,以 “行”字與 “卿”字 “忘”字相押。第二章的 “窮”字,依段玉裁的分部屬第九部,與屬于第十部的 “卿”、“行”等字,為合韻相押。采用這種奇偶相雜的押韻方式,使它更具有一種高古的意味。
這首詩的第三章則與前面的有所不同,它用比興起頭。一二句的意思是說: 有一群白色的鵅鳥,從容自得地在空中飛舞。接下來,第三句以后,它筆鋒一轉,指向了跋涉的人群。什么是他從飛翔的鳥中得到的啟示呢?他認為人們要不斷地流徙,向著更高、更好的目標前進。“嗟我”以下四句是說: “唉呀,我的公侯們哪,不合適時就要遷徙呀! 住在一個地方樂趣很少呀。不如搬到好的地方去,用禮樂教化你的百姓。”這位旅游天子,依舊不改其好動的本色,他要人們都像他一樣地流動不已。關于這段文字,郭璞在作注時,提出過疑問。筆者認為可能存在著錯簡的問題。根據前兩章的例式,似應作:“有皎者鵅,翩翩其飛,勿則遷。嗟我公侯,居樂甚寡,不如遷上,禮樂其民。”“遷”字古音在十四部,與十二部的 “民”字為合韻。詩的大意是:“白色的鵅鳥,自由自在地飛著,不合適就走開。唉呀,我的公侯們哪,老住一地很少樂趣,不如搬到好地方去,用禮樂教化你的百姓。”意思要順暢些。還有一點也值得研究。第三句的 “勿則遷”,我以為這個“”也是后人補的。連同前面的“員閟寒”的 “”,都是后人按照每句四字的慣例給補上的。根據《昭明文選》的引文,“員”上并無缺文。作者當是故意短長其文,以增其疏落有致的高古之氣。
上一篇:清高宗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歷《鷹搏兔》
下一篇:魏武帝·曹操《龜雖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