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軾2
《南史》3:劉凝之為人認所著履4,即予之5。此人后得所失履,送還,不肯復取。沈驎士亦為鄰人認所著履,驎士笑曰:“是卿履耶6?”即予之。鄰人后得所失履,送還履。驎士曰:“非卿履耶?”笑而受之。此雖小節7,然人處世8,當如驎士,不當如凝之也。
1本文選自《東坡志林》,標題為后人所加,劉凝之和沈驎士均為南朝高士。2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大文學家,有《蘇東坡集》、《東坡樂府》、《東坡志林》等。3南史:紀傳體史書,唐李延壽撰,記南朝宋、齊、梁、陳四代歷史。本文所記之事見于《南史》。4此句意為劉凝之所穿的鞋被人認定是自己的。為,被。履,鞋子。5予:給。6卿:對人的敬稱。7小節:細小而無關大體的事。8然:但是。
【析點】 鄰居貿然認履,的確有失莽撞,劉凝之一言未發,“即予之”,沈驎士卻“笑曰:‘是卿履耶?”’而后“予之”,顯得平易近人,寬容大度,不在意鄰人的冒失。待鄰居發現弄錯了,再鼓起勇氣還履時,處境頗尷尬,而劉竟“不肯復取”,表面慷慨大方,實則耿耿于懷,令鄰人進退兩難,歉疚之情無從消解;沈則曰:“非卿履耶?”“笑而受之”。在微笑和善意的揶揄中,鄰居也心中釋然了。相形之下,沈驎士是多么胸次高廣,善于體諒他人之心。東坡一生亦是以寬坦的胸襟待人,難怪他于文末說:“人處世,當如驎士,不當如凝之也。”這篇短文語言淺近質樸,敘述語氣又平易親切,似忠厚長者循循善誘,娓娓道來。東坡從《南史》中選出這則小故事,意在讓后輩從中悟出一個待人處世的深刻道理
上一篇:《馮道和凝》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剛峰宦囊》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