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杯不舉,停歌不發,等候銀蟾出海。不知何處片云來,做許大、通天障礙! 虬髯捻斷,星眸睜裂,唯恨劍鋒不快。一揮截斷紫云腰,仔細看、嫦娥體態!
[賞析]
這首詞題為“待月”,觀其咄咄盛氣,實為“斬云逼月”。作者就是金史上殺帝自立, 生前高踞王位, 死后廢為海陵庶人的完顏亮。 據岳珂《桯史》載,亮“頗知書,好為詩詞,語出輒崛強,(yin)然有不為人下之意”。但是金太宗完顏晟(sheng)死后,并沒有把王位傳給作為太祖長房之孫的完顏亮,而傳給了完顏亮的堂兄完顏亶(dan),這就是金史上的“熙宗”。他只能暫時屈居其下,虎視眈眈,時刻準備伺機篡奪帝位?;式y九年 (1149),完顏亮終于發動政變,殺死熙宗,改號“天德”。五年(1151),遷都燕京(北京),改燕京為“中都”。正隆三年(1158),為進攻南宋便利計,他不顧徒單太后和大臣們的激烈反對,一意孤行,再南遷汴京(河南開封)。為了禁絕異議,竟處死了太后?!斑w汴之歲,中秋舉杯,待月不至,賦 《鵲橋仙》” (岳珂《桯史》)。
由此可知,這首詞作于完顏亮志得意滿,急于掃除一切障礙,待機一逞其吞并南宋、統一天下之雄心的時刻。
詞的上闋寫“待月”,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曾以 “未離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萬國明”抒寫一統之君的胸襟。這里,作者金杯不舉,清歌未發,所焦慮地期待的,也正是這苞舉宇宙,君臨天下的壯闊境界。誰知片云飛來,竟遮星蔽月?!安试谱吩隆薄ⅰ霸破圃聛怼?,這應該是賞月者所期待的朦朧、多變的清幽境界; 但是完顏亮要并中原、成霸主的心情太迫切了,不能容纖芥之云塵,所以 “片云”在他的心目中就變形為“通天障礙”!片云遮天就是這種唯恐不得逞志的心理的強烈反射。
下闋進一層作夸張的肖像描寫。虬髯,頰上卷曲的胡須。虬髯,歷來是豪邁與勇武的象征。唐人傳奇 《虬髯客傳》,寫的就是一位豪俠。這里用 “虬髯捻斷,星眸睜裂”活畫出自己那焦躁、激怒的心情。更唯恨劍鋒不夠銳利,不能一揮而腰截紫云,使銀蟾出海,萬國通明!
《石林詩話》載,中秋陰晦,北宋風流宰相晏殊無心宴客,其門客王君玉“為詩以入曰: ‘只在浮云最深處,試憑弦管一吹開’”。聽其自然,又樂觀自信,“至夜分,果月出,遂樂飲達旦”,何其從容,何其風流灑脫! 對比之下,可知完顏氏所待,必非玩賞之月,故焦灼若是!
這首 《鵲橋仙》還鮮明、生動地表現了一種褊急、殘忍、專制的帝王心態。在他們的心目中,不僅黎民百姓,就是風云月露,也須由他們調遣,聽他們擺布。唐天授二年 (691),武則天稱帝未久,為了證明她 “王權天授”的權威,不也向百花下過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的詔令嗎?
這首詞的結句 “仔細看、嫦娥體態”,從字面上看,似乎是從審美出發,急于一賞滿月的風姿。但這種發上指,目皆盡裂,斬云觀月,咄咄逼人的激烈的情感,顯現出極強的功利目的性,絕不是一種審美情感。它只會使素娥膽戰,玉兔心驚!
《藝苑雌黃》評此詞 “俚而實豪”,其俚語直陳,出于 “幽并之氣”,也和作者的桀驁不馴,發語倔強的個性一等相稱。說“豪氣”還不如說 “霸氣”更為恰當。
上一篇:清圣祖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題班師圖》
下一篇:清高宗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歷《鷹搏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