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春水夜來生,幾疊春山遠更橫。煙艇小,釣絲輕。贏得閑中萬古名。
[賞析]
《全宋詞》收趙構詞十五首,皆是一時所作的 《漁父詞》。此組詞前有小序云: “紹興元年七月十日,余至會稽 (今浙江紹興),因覽黃庭堅所書張志和 《漁父詞》十五首,戲同其韻,賜辛永宗。”序中交待了寫此詞的時間與寫作緣由,是張志和的 《漁父詞》 引起了他創作的興趣。張志和是唐代金華(今屬浙江)人,曾為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因事被貶,遂絕意仕途,自號 “煙波釣徒”,長期隱居,徜徉于太湖山水間,習民間漁歌而作 《漁父詞》。張詞以淳古淡泊之音,寫山林閑適之趣,抒淡懷逸致之情,音協景美,一時傳頌久遠,和者頗眾。當時就有顏真卿、陸鴻浙、徐士衡、李成矩、柳宗元等和詞二十五首,連日本嵯峨天皇、智子內親王、滋野貞主等亦有和詞。蘇軾、黃庭堅更將其詞成句略加增添,填入 《浣溪沙》、《鷓鴣天》 詞中。趙構赴會稽見黃庭堅所書張志和漁父詞,自然會欣然命筆而和之。
現存張志和 《漁父詞》 僅五首,見 《全唐五代詞》,其中第 一首“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寫漁父春日生活,最為膾炙人口。趙構這首漁父詞,亦是描繪漁父春日生活。
“一湖春水夜來生,幾疊春山遠更橫”開頭以對句出之,用淡筆描繪了山水背景: 一湖春水,夜來潮長,溶溶湯湯,澄碧萬頃; 幾抹春山,遠處交疊,山外青山,水天之間。這畫面清淡浩渺,猶如一幅青綠山水。這遠山近水,色彩雖然清淡,但滿蘊生機;這近水遠山,境界開闊,創造了 一個靜謐、安寧的氛圍。作者在層層渲染鋪墊之后,將人物送入畫面·“煙艇小,釣絲輕”。此二句從側面勾出漁父的形象
他駕著一葉扁舟,出入在煙波浩渺之中,萬頃碧波,煙水朦朧,既富有浩瀚之博大,又富有朦朧之美妙; 他舉桿垂釣,釣絲輕輕,志不在魚,乃自樂其樂也。這駕扁舟、持釣絲的漁父形象,是文人心目中的漁父,他富有一種隱逸、閑適的情趣,怡然自得的精神世界,絕非現實生活中與險波搏斗,以捕魚為生的漁翁。正因作者以旁觀的文人眼中看漁父生活,故而在結句中贊道: “贏得閑中萬古名”。此為點題筆墨,表達了作者對隱逸山林的向往。
作為一國之主、萬民之君的趙構,為什么會有隱逸山林的向往?作者寫此詞時,正值二十四歲,剛剛即位四五年,按理本應朝氣蓬勃、勵精圖治,然而他所處的時代,恰值北宋滅亡,父兄被虜,金人囂張,屢屢進犯之刻。寫此詞前一年,金兵主力攻入建康(今南京),臨安(今杭州)、占領明州(今浙江鄞縣)、破定海(今鎮海縣),身居皇位的作者,不得不逃遁海上,飄搖于驚濤駭浪中。幸虧金兵追逐渡海時,被宋軍擊敗,金兵回軍淮東,南宋形勢稍有緩和。在這種顛簸流離、風雨飄搖之中,他怎不羨慕那安定閑適的漁翁生活呢?他怎不以妙筆繪出一幅“春日獨釣圖” 以寄托隱逸之情呢?
《漁父詞》亦名《漁歌子》。本唐教坊曲名。張志和創單調體,五代顧、孫光憲創雙調體。趙構用張志和的單調體, 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韻。
上一篇:明成祖·朱棣《淳泥長寧鎮國山詩》
下一篇:宋高宗—趙構《漁父詞(其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