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芳菲上苑東,晝長人坐落花風。
蒙茸細草侵階綠,濃艷夭桃映閣紅。
香惹游蜂窺幾席, 晴薰舞蝶傍簾櫳。
韶光脈脈春如海,諷詠蕓編①興不窮。
[注釋]
①蕓編, 書的別稱。 古人藏書多用蕓香驅蠹蟲,所以稱書簽為“蕓簽”, 稱書籍則為 “蕓編”。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的格律詩,寫讀書環境,寫園林春色。
作者很像一個風光片攝影師,十分講究取景方法及攝象角度的變換。首聯第一句“一片芳菲上苑東”用廣角鏡頭。出現在人們眼前的景象是蔥蘢的百草、流芳的百花。“芳菲”的含義并不是單一的,既可以指花草之香,也可以指花草之色。“一片”,同樣不是規定了恒量的計數詞,既可言其多,群芳百卉; 也可言其盛,姹紫嫣紅。“一片芳菲”,正是一派春色。這是總寫,僅此四字,便渲染出了“春色滿園關不住”的環境氛圍。這兒特別能吸引人,于是人們眼前又切入了一個特寫鏡頭: 一個書生,手捧蕓編,似讀非讀,似看非看。滿園的春色令其沉醉、癡迷、長坐,晷移時逝而不覺,他似乎在遐思,又似乎在靜聽。風不動,但他確實聽到了,落紅擲地有聲。“晝長人坐落花風”,詩人再現的果真是一個 “人閑桂花落”的境界嗎?
值得注意的是,詩中閑坐者是一個審美主體,他在仔細觀察他周圍的事物,欣賞那美麗怡人的春色。因此隨著他視點的不斷移動也便出現了一個一個的分寫鏡頭。
“蒙茸細草侵階綠, 濃艷夭桃映閣紅。”頷聯是寫植物。 先寫草,草是不斷進取者的形象,生于古原者則 “離離”,生于江洲者則 “萋萋”,只是庭除堂階往往不肯提供 “草”之生長的條件。不過 “蒙茸”之草盡管柔細,卻畢竟不是弱者。一個 “侵”字表明了草之延展與滲透的不屈個性,一個 “綠”字則更顯示了它自己的合理存在,這正是“遠芳侵古道”,“更行更遠還生”的精神。再寫桃,桃愛濃抹盛妝,不甘當配角。著一 “映”字突出了桃與閣的互為賓主的關系,一個“紅”字則更展示了它花枝招展,以艷取勝的優勢。作者以詩情畫筆,調彩敷色,確實收到了 “萬綠叢中一點紅”,“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點化效果。
接下來的頸聯是寫動物:“香惹游蜂窺幾席,晴薰舞蝶傍簾櫳。”春花流芳,招來了忙碌不巳的蜜蜂,它們到處探尋春的泉源;春光明媚,陶醉了興高采烈的蝴蝶,隨便一個美的所在它們都留戀忘返。這里,“窺” 與 “傍”兩個動詞,寫絕了蜂、蝶·這對春園小天使的憨樸、可人。“幾席”、“簾櫳”,兩個名詞,前者疊韻,后者雙聲,又賦予了詩句以秀奇與靈動的聲韻節奏,仿佛鏡頭畫面間不時還伴響起幾個輕快跳蕩的動人音符。這詩,真可謂美妙的聲與畫的藝術!
一個個分鏡頭的藝術性的組合剪接,立刻產生了蒙太奇的效應。這“春園”充滿了進取的活力,充滿了人間的美好,可親、可愛。接著,末聯出現了一軸意想畫圖: “韶光脈脈春如海。”“韶光”,就是美好的時光,“脈脈”,狀其柔情麗態。“春如海”,既是形象的比喻,也是對春天韶光的禮贊。如果說 “韶光脈脈春如海”是對 “春園”描繪的總束,那末應該說“諷詠蕓編興不窮”才是對詩篇主題的館結和升華。寫“諷詠蕓編” 也就是寫 “春園讀書”。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園中賞春,使 “閑坐者”頗獲啟迪,于是諷詠有聲,興致無限。作者攝下這令人蓬勃欣躍、暢快熱烈的最后一幕,大大深化了 “春園讀書”這一主題。如此寫來,也才使作者對春園景色的描畫變得更富于生活意義。
《春園讀書》一詩,取景長于擇選,寫物準確傳神、維妙維肖,藻繪設色富于詩情畫意,不僅思想意趣上勵人奮發進取,而且藝術形象中也給人以充分的審美享受,真是一首值得諷詠的佳作。
上一篇:明太祖·朱元璋《早行》
下一篇:隋煬帝·楊廣《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