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散曲《猛虎行》原文與翻譯、賞析
[晉] 陸 機
渴不飲盜泉水②,熱不息惡木陰③。
惡木豈無枝?志士多苦心。
整駕肅時命④,杖策將遠尋⑤。
饑食猛虎窟,寒棲野雀林⑥。
日歸功未建⑦,時往歲載陰⑧。
崇云臨岸駭⑨,鳴條隨風吟⑩。
靜言幽谷底(11),長嘯高山岑(12)。
急弦無懦響(13),亮節難為音(14)。
人生誠未易,曷云開此衿(15)?
眷我耿介懷(16),俯仰愧古今(17)。
〔注釋〕
①本篇選自《陸機集》。《猛虎行》,是漢樂府古題。②盜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山東泗水縣東北。《尸子》曾記孔子“過于盜泉,渴矣而不飲,惡其名也。”③陰,通“蔭”。④整駕,駕車出行。肅,敬。時命,時君之命。⑤杖策,執鞭。尋,探求。⑥這兩句反用《猛虎行》古辭:“饑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棲。”意為迫于饑寒不容選擇。⑦日歸,日暮。⑧歲載陰,乃至歲暮。載,則,乃。歲陰,歲暮,歲末。這兩句感嘆時日已過而功名未就。⑨崇,高。崇云猶言濃云。駭,起。⑩鳴條,樹枝經風吹而發聲。這兩句寫歲暮的景色。(11)靜言,這里意為靜思。《詩經 ·邶風·柏舟》:“靜言思之。”幽谷,深谷。(12)嘯,撮口發聲,其音長而清越。岑,崖岸。(13)急弦,繃得很緊的弦。懦響,柔緩的樂聲。(14)亮節,音色高亢的節;節,古樂器名。音,樂聲。這里喻指知音。這兩句意指急弦奏不出懦響,而慷慨激昂的節亦難有皆合世俗之耳的樂聲。(15)曷,如何。云,語助詞。開此衿,開懷。衿,同“襟”,襟懷。(16)眷,回顧,耿介,正直。(17)俯仰,低頭與抬頭。這兩句意為有負于耿介正直的抱負,感到俯仰慚愧。
〔分析〕
這是一首樂府詩,屬相和歌辭平調曲。作者為西晉詩人陸機(公元261—303年),字士衡,吳郡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出身吳國的高級士族,其祖父陸遜為吳國丞相,父親陸抗曾任吳國大司馬。《晉書》本傳說他:“少有異才,文章冠世。”晉武帝發兵滅吳后,他退居舊里,閉門讀書達十年之久,后偕弟陸云一起北上晉都洛陽,深受張華推重,成為太康文壇的領袖人物。陸機論詩強調緣情綺靡,遣詞妍麗,所作樂府語言精雕細琢,講究駢偶。即鐘嶸所云:“才高詞贍,舉體華美。”(《詩品》)《猛虎行》為他樂府詩的代表作。
這首詩作于陸機北上洛陽之后,詩中反映了作者功名無成,進退維谷的苦悶心境。詩的開頭四句,以比喻的手法寫了志士慎世謹行的處世之道,“盜泉”、“惡木”都喻指險惡的社會政治。詩中的“志士”實是作者本人。五六句敘寫了他因迫于時命而遠道出仕。陸機出身江東望族,為吳亡國之余緒。他出仕西晉,“羈旅為宦”,實有不得已之情由。正如他在《贈弟士龍詩序》中所自述的,北上洛陽乃“會逼王命”。姜亮夫先生《陸平原年譜》說:“上年詔內外群官舉清能,拔寒素,則所謂逼王命者,州邵催逼上道之命,勢非得已。”但另一方面,他北上洛陽也確有愿在新朝一展宏愿的政治抱負。不然,難以解釋他至洛陽以后結交權貴,混跡官場而最終卷入政治漩渦的行徑。作者的這種既想食魚,又嫌魚腥的矛盾心情在七、八兩句中得到很恰當的描述。《猛虎行》古辭原有兩句:“饑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棲。”而陸機將之改為:“饑食猛虎窟,寒棲野雀林。”表明自己饑不擇食,寒不擇棲,為求功名而不惜投身西晉黑暗的官場。這里顯然帶有追愧之情,然而作者的感愧最終還是系于功名未就宏愿未展的遺恨上。“日歸功未建,時往歲載陰”兩句說明了作者的官場失意。隨之,下兩句借歲暮的蕭索景象暗喻官場政治的黑暗,這乃是作者宦途不利,遭人嫉忌之后發出的憂嘆。“靜言幽谷底”四句為全詩的高潮,作者感慨世事的艱險,傾嘆自己的抱負不為人主賞識,內中含有急切、憂憤之情。“靜言幽谷底,長嘯高山岑”兩句對比強烈,把作者內心的彷徨苦悶描寫得淋漓盡致。“急弦無懦響,亮節難為音。”以歌吟代言志,顯露“曲高和寡”的興嘆。最末四句感嘆人生旅途的艱險。“眷我耿介懷”上聯志士的“苦心”,首尾應接,再次強調了感愧抱負的心情。
這首詩寫得比較深沉、含蓄,一波三折,臨路遲回,較好地體現了作者失意、彷徨的心態。其語言精美,對仗工整,體現了陸機工于涂澤、辭藻宏麗的特點。清沈德潛《古詩源》曾譏其詩:“詞旨敷淺,性情不出。”但以他身為亡國之緒,辭家遠宦,憂罹口禍的政治背景來考察,這一瑕疵還是容易理解的。
〔評說〕
何焯《義門讀書記》:“起手反古詞之意,宋人翻案實祖于此。自‘日歸功未建’以下,所謂多苦心也。末云‘俯仰愧古今’,惟恐有愧于俯仰,所以一食息而不敢茍也。”
上一篇:詩詞·散曲《獄中題壁》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詩詞·散曲《瑤池》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