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從字面看,此詩并無難解之處;仔細(xì)琢磨,卻能體會(huì)出它在駿快豪爽中還有精練工穩(wěn)的一面。即以首句“彩云間”三字而論,一般的講法都指出這是早晨的景色,這當(dāng)然很對;但詩人用這三字卻有其更主要的意思,即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是也。此詩主要的內(nèi)容自然是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dòng)態(tài);然而不寫白帝城之極高,則無法體現(xiàn)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那么三、四兩句縱寫得再出色也會(huì)事倍功半。現(xiàn)在詩人一開始就告訴讀者,白帝城的地勢是高入云霄的,于是下面寫舟行之速、時(shí)間之省、行程之縮短、耳(猿聲)目(萬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著落。如單從“彩云”的字面去領(lǐng)會(huì)題面的“早”字,恐怕還是隔著一層的。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yuǎn)與時(shí)間之暫作懸殊對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處卻在那個(gè)“還”字上——“還”,歸來也。這句詩的大意是:“白帝城同江陵相去雖有千里之遙,但乘下水船只要一天的工夫就可以回來了。”詩人心情的喜悅舒暢是可想而知的。然而這喜悅舒暢必須有其乘上水船時(shí)困苦艱辛的經(jīng)驗(yàn)作基礎(chǔ),換言之,沒有以前的乘上水船的艱苦經(jīng)驗(yàn)——如舟行之慢、行期之拖延、安全之無保障等——是無法體會(huì)“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和喜悅的。從詩情的含蓄一面看,“還”字的涵義恰好概括了這一點(diǎn)。而從語言的精煉一面看,這個(gè)“還”字看似容易,實(shí)際卻是詩人千錘百煉的結(jié)果。
第三句的境界離今人似嫌稍遠(yuǎn),因?yàn)槿龒{兩岸人煙日益稠密,猿啼早已成為陳跡,但乘了飛快的汽車于盛夏的長晝行林蔭路上,耳聽兩旁樹間鳴蟬的經(jīng)驗(yàn),卻無妨供我們聯(lián)想。吳均《與宋元思書》:“蟬則千囀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可見兩者原有相類似之處。夫蟬非一,樹非一,鳴聲亦非一,而因車行之速,卻使蟬聲樹影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一片,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峽時(shí)為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自無怪詩人筆下也有一氣呵成之概了。
我還想說一下末句的“輕”字。由于三峽水急灘險(xiǎn),無論上下水,“一葉扁舟”是很難“容與中流”的;相反,由于上水船必須由纖工用力牽挽,我們心目中倒更容易聯(lián)想到船的分量沉重。可是詩人偏偏下了一個(gè)“輕”字。為了形容船快,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必須給船的本身加上一筆,直說船快,那自然是笨伯;于是詩人選擇了這個(gè)“輕”字。夫船行水上而幾乎輕如無物,則其快也可想而知。從立意看,這個(gè)“輕”字使全詩空靈飛動(dòng);而從遣辭看;它又顯得那么熨帖工穩(wěn)。誰說李白沒有字斟句酌的功夫呢?
最后,我覺得此詩頻用數(shù)詞也是虛實(shí)相生的。“千里”、“一日”和“萬重山”,當(dāng)然都不免是夸張說法(直到今天坐輪船出峽,也沒有“一日千里”的速度);惟獨(dú)“兩岸”的“兩”,卻是實(shí)寫。而全詩之妙,恰在這個(gè)“兩”字上。正因?yàn)閮砂抖加猩剑加性程洌圆拍堋白笥曳暝础?也正因?yàn)椤白笥曳暝础保乓姵龃先四坎幌窘o、耳不暇接的神情來,這才能從緊張中見出愉快!假使風(fēng)景只有一面,即使再好也難免單調(diào),而這首詩也就只剩得一個(gè)平面,沒有鋒棱挺秀、空靈飛動(dòng)之感了。
上一篇:王維《新晴野望》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