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初出光赫赫①,千山萬山如火發(fā)。
一輪頃刻上天衢②,逐退群星與殘月。
[注釋]
①赫赫:詩中指極其炎熱。《詩·大雅·云漢》:“赫赫炎炎,云我無所。”《莊子·田子方》: “至陰肅肅,至陽赫赫。”
②天衢 (qu):天路,詩中指廣袤無垠的天空。衢,四通八達的大路。
[賞析]
記得毛澤東詞《沁園春·雪》 中提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fēng)騷。”這當然是就整個文治武功而言的。但具體到《詠初日》這首小詩來看,“宋祖” 同樣顯得如此拙樸無文,既無“風(fēng)”的韻致,又無“騷”的華彩,有的只是這位軍人皇帝博大的胸襟和粗豪的本色。
他詠的是初升的旭日。一開口 “太陽初出” 四個字,便把題意破盡。接著 “光赫赫”三個字,立即道出這輪紅日的光和熱給人的強烈感受。全句吟詠似沖口而出,不加錘煉,也無修飾,然而英風(fēng)豪氣,咄咄逼人; 確有 《水滸》所說的 “英雄勇猛,智量寬洪,自古帝王都不及這朝天子。一條棍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州都姓趙”那種英豪氣概。
如果說頭一句側(cè)重從主體角度表現(xiàn)初日,那么第二句就是從客體反映來加以烘托。“千山萬山如火發(fā)”,看似平淺,卻頗見這位戎馬英雄的慧眼卓識:爭高直指的層巒疊嶂,經(jīng)日光一照,就如烈火之炎上,如紅焰之騰空,比喻貼切,形象鮮明,充分烘托出初日的威儀,寫出初日照臨群峰時的壯麗景色。
下半首進一步從動勢寫初日,并借初日之升,抒發(fā)豪情壯志。冉冉上升的日輪,頃刻間躍上高空,黎明前遺留在天穹的群星與殘月,立刻淹沒在它的萬丈光焰里。所謂 “逐退”,暗示著一番搏斗,然而只是個短暫的過程,因為太陽的赫赫光熱,所向無敵,星月云霓是無法抗拒的。這個動態(tài),寫得氣勢磅礴,表現(xiàn)出詩人含宏的胸次和雄毅的魄力。據(jù) 《庚溪詩話》記載: 這首詩是趙匡胤 “微時” (未有功名的時候) 吟出來的,寥寥四名,頗能顯出這位未來天子的鴻鵠之志。正如本詩所預(yù)言的,趙匡胤一旦黃袍加身,開基定鼎,立即著手收兵權(quán),平蜀,平南漢,平江南,平吳越,平北漢,抗契丹,拒西夏,以摧枯拉朽的聲威,掃蕩了殘?zhí)莆宕膭觼y局面,奠定并維持了比較長久的安定與統(tǒng)一,使兩宋的經(jīng)濟文化達到當時人類最先進的水平。這個境界,絕不是偶然可臻的。《詠初日》這首詩,雖無辭藻,也少文采,但英風(fēng)烈魄澹蕩洋溢,正可看作宋太祖日后 “治國平天下” 的宣言。如果相信古人 “詩卜”之說,人們可以憑王曾 (北宋名臣) 微時詠梅詩 “如今未問和羹事,先向百花頭上開”預(yù)測他將為宰相,那么,從趙匡胤《詠初日》詩,確乎可以領(lǐng)略到他將作為開國天子的非凡氣度。
這首七絕,不事雕琢,只如馬背上吟成的口號。全詩僅第三句“一輪頃刻上天衢 ”合律,其余三句都不拘平仄粘對,絕不是一般“吟安一個字,拈斷幾莖須” 的苦吟之作可以比擬的。詩以 “赫”“發(fā)”“月” 為韻,全是短促的入聲字,聲口斬截,毫不拖泥帶水,也純屬武夫門吻。這首詩不用技巧而境界自見,語雖不工而意不淺陋,可以看作是有宋豪放派詩作的濫觴。
上一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下一篇:明太祖·朱元璋《詠李白游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