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鶴《冬末同友人泛瀟湘》唐山水詩鑒賞
杜荀鶴
殘臘泛舟何處好,最多吟興是瀟湘。
就船買得魚偏美,踏雪沽來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別衡陽。
與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詩入帝鄉。
在 一年四季中,冬天大概是最難入詩的了。因為它既沒有春天的明媚多姿,也沒有夏天的生意蔥蘢和秋天的高遠明凈,它天寒地凍,萬物凋零,一片肅殺。正因為如此,在歷代山水詩中,詠冬季的為數最少,名篇佳作更不多見。在這類題材中,杜荀鶴這首詩頗具特色,它雖不象岑參寫冬雪的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那樣膾炙人口,也不以刻畫冬景見長,但詩人遇景入詠,直抒興會,把冬末泛舟情事寫得情境俱佳,饒有韻致。
“殘臘泛舟何處好,最多吟興是瀟湘。”這開頭兩句點破題意并統攝全篇。“殘臘”,點明時令; “瀟湘”,點明地點; “泛舟”,交代游覽方式。這兩句不過是說瀟湘泛舟最能觸發人的詩興,卻故用自問自答的句式,意在突出瀟湘之妙非同一般,同時使詩一開始就彈出一個輕快活潑的調子。
中間四句,一句一事,具體描繪瀟湘泛舟情景。詩人先擷取了兩個富有生活情趣的細節: “就船買得魚偏美,踏雪沽來酒倍香。”就船買魚,帶有濃郁的水上生活的色彩; 而 “魚偏美”,既可以使人想見魚兒的新鮮活跳,詩人的欣喜贊嘆之情也溢于言表。踏雪沽酒,表現出詩人的愜心快意,也從側面襯托出雪景的迷人; 而“酒倍香” 的稱贊則透露出詩人同友人當江對雪舟中暢飲的豪情逸興。如果說這兩幅江上生活圖景的描繪是以抒情為主,因情見景,那么,“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別衡陽”兩句寫泛舟所見所聞,便是以寫景為主,景中寓情。岳麓山座落在湘江岸邊,猿啼岳麓不僅是瀟湘一帶所特有的景觀,也是詩人夜間所聞。衡陽在瀟湘境內,有回雁峰,相傳北雁南飛至此而止,春天再由此飛回。雁別衡陽,帶有鮮明的地域特征,也是詩人白日所見。這兩句將無知無情的山猿、大雁寫得有知有情,不獨大雁仿佛是報告春天信息的使者,連山猿也仿佛為了解除游人的寂寞到夜深方啼。“春近” 一句堪稱絕妙,在濃郁的詩情畫意中蘊含著理趣。冬去春來,是大自然的規律,同時將無限春光展現在讀者眼前。這就一掃嚴冬所具有的蕭瑟凄涼的況味,為這幅冬末泛舟圖增添了蓬勃生意。讀到這一句,人們很容易聯想到英國詩人雪萊的一句名言:“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么?”
泛舟瀟湘既是如此賞心悅目,自然大大激發了詩人的吟興,用不著搜腸刮肚、冥思苦想,眼前的江山勝景就好象爭著擠入詩境似的,詩人只管象蜜蜂采蜜似地采取入詩吧! 在這如詩如畫的境界里,詩人同友人在舟中觀美景,作新詩,飲酒暢談,何等恣情快意,逍遙自在!他忘卻了塵俗的一切,整個身心都進入了帝鄉——這神話中的美妙仙境。“與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詩人帝鄉”,有濃厚的抒情意味,把詩情推向高潮,并與開頭兩句遙相呼應,首尾極為完整。
這首詩寫眼前景,抒心中情,意到筆隨,一氣呵成。它將自然美與生活美結合在一起,表現了詩人的生活情趣和審美情趣。詩中所展現的寧靜淡泊的境界與蕭散恬淡的情思,同他揭露晚唐社會黑暗、尖銳抨擊時弊的《山中寡婦》和《再經胡城縣》等作迥然有別。但透過這 一點,讀者恰可以窺見詩人不滿現實卻回天無力,只得轉而追求淡泊境界的內心世界。而這也正是處于衰世的晚唐詩人一種普遍的社會心態。
上一篇:陳羽《從軍行》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錢載《出東林六七里望廬山》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