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說之《花石》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花石倡優樂未央,四維忽絕失皇綱。②
犬戎便欲據中國,鶴駕知誰從上皇?③
云外安妃情已斷,塵中仙伯恨空長。④
豈無撥亂濟時策?久棄蒿萊不得將!⑤
【注釋】 ①詩題原為《花石題南莊壁》,后四字應是作者另加的小注?;ㄊ富ㄊV。宋徽宗在東京建“壽山艮岳”,命令在蘇杭搜索民間奇花異石,運往東京,這種運送花石的船隊稱花石綱。②倡優:樂工、歌舞藝人。未央:未盡。未央也是西漢宮殿的名稱。語雙關。四維忽絕:古代把天地間的四個角落稱為四維,四維絕則天塌陷,比喻亡國。又,舊時統治者把禮、義、廉、恥叫四維,《管子·牧民》:“四維不張,國乃滅亡?!被示V:皇帝用來統治的綱紀。③犬戎:蔑稱金人。中國:中原地區。鶴駕:據《列仙傳》說,王子喬被道士接走后成仙,三十年后乘鶴歸來。后人便將神仙、道士稱為鶴駕。上皇:太上皇,指徽宗。他于公元1125年12月傳位欽宗趙桓,自稱“教主道君太上皇帝”。④安妃:本姓劉,為酒家女子,因楊戩稱譽而被徽宗寵幸。道士林靈素稱她是“九華玉真安妃”,徽宗是“長生帝君”,蔡京等人爭相諂媚,一時奉如神仙。她死于宣和三年(1121),年僅三十四歲。塵中:世間。仙伯:指宋徽宗所寵信的那幫道士,如林靈素、郭藥師等。⑤蒿萊:草叢,比喻低下的地位。將(jiang江):參與。
【譯文】 運送花石的船隊浩浩蕩蕩,宮廷中晝夜歌舞,淫樂瘋狂,沒想到忽然天塌地陷國家滅亡。金人就這樣長驅直入占據了中原大地,那些駕鶴的神仙道士們不知哪一位追隨太上皇?被稱為云中神女的九華玉真安妃死得太早了,只留下塵世間上皇寵信的一幫仙伯徒然悵恨悠長。難道中國沒有人能提出撥亂濟時的計策?只恨我久居草野不得置身于廟廊!
【集評】 今·范寧、華巖:“宋徽宗窮奢極欲,大興花石綱,四海不寧,導致亡國。這首詩作于北宋滅亡、徽宗被擄之后,前兩句指責徽宗縱樂亡國;三、四句寫金人南侵,宋帝被俘而無人陪伴;五、六句諷刺極深,說徽宗好美色,而他寵幸的安妃已死,所謂道家仙人,也遺“恨”世間,無法相陪。七、八句寫自己有撥亂濟時的策略,只是不受重用,有志難申。當時作者因上疏反對投降而罷官,被驅逐出汴京城,幾乎被金兵捉住,歷盡艱辛才逃脫虎口。”(《宋遼金詩選注》第202—203頁)
【總案】 這首七律的藝術構思、章法結構以至手法風格,都使人想到唐人李商隱的《隋宮》(紫泉宮殿鎖煙霞),都是諷刺封建帝王窮奢極欲導致亡國的。但李詩是詠史,借古諷今;此詩則是直詠時事,不用典故而純用今事。作者敢于尖刻嘲諷當世帝皇,表現出他極度的悲憤與可貴的膽識。全篇一氣呵成,激情充沛,諷刺入木三分,淋漓酣暢。不僅對仗工整自然,而且虛字用得靈妙。后來陳與義的《傷春》、《巴丘書事》、《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等憂國傷時的七律名篇,都與此詩一脈相承,風格更悲壯沉郁。
上一篇:陸游《胡無人》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鄧肅《花石詩》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