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夜行船 秋思
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昨日春來,今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喬木查]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漁樵沒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
[慶宣和]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知他是魏耶晉耶?
[落梅風]天教富,莫太奢,沒多時好天良夜。看錢奴硬將心似鐵,辜負了錦堂風月。
[風入松]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曉來清鏡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休笑鳩巢計拙,葫蘆提一恁妝呆。
[撥不斷]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墻頭缺,竹籬茅舍。
[離亭宴歇]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登高節。囑咐俺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馬致遠有套曲17套,以[雙調·夜行船] 《秋思》一套為最著名,周德清至評它為“萬中無一”;后來明人如段柄、茅溱等以及清人許寶善都有和他《秋思》的套曲,這說明后來喜愛這套曲的人之多。這篇套曲,大量運用口語和襯字,充分表現了元曲特有的風貌。這篇套曲的主題是,從秦、漢、魏、晉的興亡說到眼前爭名奪利的現實社會,并由爭名奪利的看錢奴說到自己不慕名利、暢飲于竹籬茅舍的閑適生活;作者既揭露了昏暗、污濁的現實,也表現了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傲性格。
第一支[夜行船],總括地敘述人生如夢、不如及時行樂的思想感情,“往事堪嗟”一語正表現出馬致遠對現實的不滿。昨天春來花開,今天就春去花謝,一面概括地申說光陰過去的迅速,一面也說明悲憤無益,慨嘆無益,有“急罰盞”的必要。
第二支[喬木查]意在借古諷今,借秦漢王朝的變革,說明古來盛衰的無常。開頭兩句寫出了盛衰景象,概括性和形象性都是很強的。一片原野上,既有連天衰草,又有點點牛羊,還有荒墳、斷碑,碑上還有模模糊糊的文字,作者細致地描繪了一幅荒涼的圖畫,創造了無限荒涼的氣氛,充分表現了懷古傷今的情緒。
第三支[慶宣和]接著前一支寫,即從牛羊寫到狐蹤兔穴,從統治帝王寫到輔佐帝王的豪杰,從秦、漢消滅寫到魏、晉消滅,加深了古今興亡的感慨。
第四支[落梅風]諷刺當時富戶。所謂“看錢奴”,包括窮奢極欲的官僚、地主,也包括惟利是圖的富商豪賈。說他們不愛“好天良夜”,說他們“辜負了錦堂風月”,說他們“硬將心似鐵”,鄙視他們、憎惡他們是極其分明的。
第五支[風入松]撇開看錢奴,說到自己處世的態度。首先,生動地寫紅日西斜,像下坡車一樣;其次,由“曉來”寫到“上床”,都說明從早到晚的時間迅速。至于自己的態度,是守拙、妝呆。在當時種族歧視和嚴刑峻法之下,有才能的未必被重用,有冤屈的也無處可申訴,除了守拙、妝呆以外,還有什么辦法呢!作者憤激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第六支[撥不斷]寫自己所住的竹籬茅舍的風光。由于自己的守拙、妝呆,因而斷了利名,少了是非,免了禍患。紅塵三句相對,字字凝練,句句工整:紅塵與綠樹、青山相對,門前與屋角、墻頭相對,就連虛字如“不向”也與“偏宜”、“正補”相對。這樣三句相對叫做“救尾對” (見《中原音韻》),是曲中特有的對法,而在詩詞中是沒有的。論三句境界,也很像陶潛所寫的境界:如“紅塵不向門前惹”正是陶潛“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境界;“綠樹偏宜屋角遮”正是陶潛“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的境界; “青山正補墻頭缺”正是陶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境界。
第七支[離亭宴歇]總結全套,仍用對比手法寫出自己和爭名奪利者的兩樣生活:爭名奪利的人從天亮雞鳴就忙起,一直忙到晚上睡覺才“寧貼”一刻;第二天,天亮雞鳴又照樣忙于名利,天天如此,真不知忙到“何年是徹”。作者揭露他們的丑態,把他們比作“蟻排兵”、“蜂釀蜜”、“蠅爭血”,形象極其生動;再加上“密匝匝”、“亂紛紛”、“急攘攘”這些疊字作襯字,更顯得活潑非常。另外,作者寫自己所愛慕的古人,是抽身告退的裴度和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潛,所愛好的事物是登高煮酒,持螯賞菊。“和露摘黃花”三句也是救尾對,前面寫住屋紅塵不染,綠樹、青山當門,這里黃花、紫蟹、紅葉,更寫足了深秋景色,形容恰當,配合鮮明。末了,“人生有限杯”與開頭“百歲光陰一夢蝶”相應。囑咐頑童的話,也就是陶潛“我醉欲眠卿且去”的意思,很明顯地表現了作者天真誠樸、狂放不羈的性格。
由于作者寫自己實際的閑適生活能結合眼前美麗的自然景色描繪,所以寫得生動活潑,如聞如見。作者性格豪邁,天才卓越,所運用通俗易曉的口語又極富于概括性、形象性和音樂性。元人對這套曲的評價是極高的。
上一篇:雙調·夜行船吳宮吊古·楊維楨|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雙調·壽陽曲洞庭秋月(二十四首選十)·馬致遠|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