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詩《竹枝詞;其二;竹枝詞》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其二
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
(據四部叢刊影宋本《劉夢得文集》,下同)
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劉夢得文集》里,收有兩組《竹枝詞》,一組九首,一組二首。前一組前有序。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是著意學習屈原,在民歌中汲取營養來豐富自己的詩歌創作的。之后,他在任蘇州刺史時,又寫了《楊柳枝詞九首》。其第一首曰:“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他以為無論像漢樂府中的《梅花落》曲,還是《楚辭》中的《招隱士》篇,雖長期流傳,為人吟誦,但畢竟都是“前朝曲”了。文學總是要發展、求創新的,因而還是請聽聽他新制的《楊柳枝詞》吧。這里也同樣表達了如上所說的精神。
在自己的詩歌創作中,劉禹錫是力圖實踐上述主張,并取得了相當突出的成就。他的《竹枝詞》、《踏歌詞》、《浪淘沙詞》、《楊柳枝詞》等,較之民歌都有青藍冰水之別,從而使它成為其詩集中十分引人注目的部分,頗為后人所稱賞。這些作品,既有民歌之明朗自然,含思宛轉,及其特有的音律之美,又意境優美,色彩明麗,韻味悠長。它的題材、內容,情兼美刺,頗為廣闊豐富。有的歌唱誠摯健康的愛情,有的表現人民的勞動生活,有的反映當地的風土人事,有的描繪美麗的山川景物,有的懷古傷今,有的諷刺時政。這里所選的三首,兩首為組詩九首之二、之九,一為組詩二詩之一。
“山桃紅花”一首,寫一位深情女子在愛情受到挫折時的愁怨。這挫折乃是薄情郎的負心,這原是一個很古老的主題,而表現這個古老主題的這首小詩,其情景之渾化無跡,意境之高妙優美,卻是罕見無比的。首兩句,寫女主人公所在之環境: 山上桃花盛開,江中春水方渙,春意正濃。唯其如此,才觸動了她的春思,進而引發了她的愁情。與此同時,山上盛開的桃花將見飄零,江間拍岸的碧水卻悠悠無盡,這景象又為她的愁情提供了確切不過的表達形式,于是信手拈來,遂成下兩句抒情語。旖旎的風光和內心的情愫,真可謂妙合無痕。《子夜歌》有云:“儂作北辰星,千年無轉移;歡行白日心,朝東暮還西。”主人公的感情與其表達方式與此詩極為近似,而其意象色彩之美,卻相去頗遠了。
“楊柳青青”一首,寫一位少女愛情生活中的一個片斷,而其景色之點畫,與主人公內心活動之表達,一如水乳之交融,其諧和優美與前首毫無二致。首句,江上楊柳絲絲,水平如鏡,環境是那樣的動人情思。此刻,遠處忽然傳來陣陣歌唱聲。曰“聞郎”,可見這聲音對她是那樣的熟悉。這熟悉,正暗示出她與他已有過一段交往了。雖有交往,卻未定情,因而此刻聞歌,便立即使她的內心不平靜起來。后兩句,取喻眼前,又巧用諧音雙關的“晴”與“情”,把她內心的喜悅而又疑慮的曲折、矛盾的活動細致逼真地表達了出來。對這位女子的儀態形容,作者雖未著一字,但其遲疑,徘徊,以至有幾分焦急的神情,讀者卻不難得之于想象,故韻味尤覺雋永。
與上述兩首不同,“山上層層”一首是表現巴東山區人民勞動生活的,全詩宛如一幅風俗畫。畫面的背景是山村,春花爛漫,而“層層”可見;炊煙裊裊,而高在“云間”,一派多么恬美的山村景色啊! 活動在其中的人們有: 婦女,銀釧金釵,下江負水;男子,長刀短笠,上山燒畬。不僅從穿著裝束和勞動的內容上突現了山村農民的特征,帶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同時也在男耕女炊、村莊男女各當家的畫面上顯示了勞動人民質樸勤勞的本色。詩中雖無贊美的字樣,但作者的贊美之情卻充溢于那優美的境界之中。在這樣的山村中,能感受到、并力圖表現出它的自然之美,特別是勞動創造之美,又顯示出作者新穎的審美趣味。
劉禹錫的這類小詩,原是依據民間的曲調而寫成的。今曲調失傳,不可得知,唯余七言四句的歌詞,看似七絕,而實則其間多有平仄不合律者。本書所選的三首,也大抵如是,唯第三首基本符合,只首句“江”字當仄而平。看來,原只是求其自然天成,口吻調和而已。
上一篇:詞·辛棄疾詞《祝英臺近·晚春》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搜神記《紫玉》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