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籌筆驛》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羅隱
拋擲南陽為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
唯余巖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流。
寫籌筆驛的詩,最著名的是李商隱的一首,這首也寫得好。籌筆驛,在今四川廣元縣北,相傳諸葛亮出兵攻魏,在這里籌劃軍事。一開頭就聯系諸葛亮,再聯系籌筆驛作出高度的概括: “拋擲南陽為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諸葛亮因劉備三顧茅廬去請他,他拋棄了在南陽的隱居生活,為主公劉備分憂,出來輔佐劉備建功立業。北征東討的運籌帷幄,他的謀劃都是好的。這里主要是北征,籌筆驛是為伐魏運籌,是北征;東征是陪襯,不是指打東吳。劉備去打東吳,諸葛亮是反對的,他沒有東討。
二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上句當指赤壁之戰,當時孫權、劉備兩家的兵力,聯合起來也不能與曹操大軍相比。只是靠了長江之險,北方的軍隊不習水戰,又靠了東風,好用火攻來燒曹軍的戰船取勝,這是利用天時地利來取勝,所以說“天地皆同力”。時運不濟,像李商隱詩里說的:“關張無命欲何如?”關羽、張飛都早死了,不能幫助諸葛亮北伐,英雄也不由自主。三聯: “千里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諸葛亮死后,魏將鄧艾率軍攻蜀,譙周勸后主投降。后主聽了他的話投降了。蜀國千里山河,孺子阿斗輕輕地斷送了。兩朝冠劍:指在劉備和后主兩朝的文臣武將,主要是指諸葛亮,他既管政事,又管軍事,是兩朝冠劍。他如有知,一定是恨譙周的。末聯歸結到籌筆驛: “唯余巖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流?!斌A亭的巖下水還在傍驛流著,像是在懷念諸葛亮。
上一篇:李商隱《籌筆驛》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白居易《紅線毯》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