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同志
1936年冬
二十年來是與非,一生系得幾安危。
莫道浮云終蔽日,嚴冬過盡綻春蕾。
注釋:
浮云——游動飄蕩的云。詩中暗喻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
綻——開放。
春蕾——春天的花朵。詩中喻為自由之花。
賞析:
《贈同志》曾與《梅嶺三章》一道以《詩四首》為題發表,后因寫作時間不同將其與《梅嶺三章》分開來。這首詩的下聯,原為“浩歌歸去連天海,鴉噪斜陽任鼓吹”,情調有點悲壯。新中國成立后,陳毅同志對其進行了修改,改為“莫道浮云終蔽日,嚴冬過盡綻春蕾”。一刪一改,詩句成色大增,張力盡顯。
戰爭條件下的戰友之情比鐵還硬,因為它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戰友一旦離開,就意味著分離、意味著永別。這首詩,就是陳毅同志為一位即將離去執行任務的同志所寫。需要指出的是,就在1936年的12月12日,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不滿蔣介石消極抗日、頑固堅持內戰、坐視民族的危亡,毅然兵諫,迫使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六項條件,為全面抗戰掃清了障礙。而在贛南一帶打游擊戰的陳毅同志因通訊條件的限制并不不知情,仍然堅守在深山老林之中。
上聯起句中的“二十年”,指1916年1月1日袁世凱復辟帝制至1936年的二十年。二十年里,祖國和人民經歷了太多的磨難。“是與非”是這二十年間發生事情的高度概括。“是與非”里既有袁世凱復辟帝制、軍閥統治,以及從1928年開始的國民黨軍閥的統治,也有中國人民追求真理、破除帝制、建立起自己的政黨和武裝、開辟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還包括中國共產黨人流血犧牲的巨大代價。功過是非,自有世人評說。次句“一生系得幾安危”,看似寫個人的生死和安危,其實隱含著中國革命勝利與失敗的漫長過程,一個“幾”字,濃縮了幾代人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艱難歷程。這句詩同時包含著革命的豪情,面對險惡的局面、面對敵人的炮火,戰士們視死如歸,怎能記得個人的安危呢!
下聯寫勝利的展望。“浮云”與“春蕾”相呼應,說明浮云不會永遠蔽日,嚴冬過后一定會春蕾綻放。詩人用比興的手法,用“浮云”寓指反動統治。既然是浮云,肯定沒有根基,因此它不可能終極不變;“莫道”二字加深了詩句的分量,肯定了浮云不會長久的道理。詩人又用“春蕾”象征幸福的自由之花,寓指革命的勝利一定會到來,百花盛開的春天也一定會綻開人們的笑臉。
這是一首送別詩,也是一首贈予詩。詩中隱含著詩人的一片真情。臨行前的送別,有人送物,陳毅同志則送“詩”,因為詩可言志。我們從詩句中看到詩人與離別的同志在親切地交流,他們首先探討了二十年來的“是與非”,接著又聯系到個人,談到了“安危”,最后是互相勉勵:要堅定革命的信念,要看到革命的曙光:“莫道浮云終蔽日,嚴冬過盡綻春蕾。”詩短、意長,值得學習和借鑒。
上一篇:陳毅《贊金字塔》詩詞賞析
下一篇:陳毅《贈西園寺公一先生》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