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送韋參軍》言情贈友詩歌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這是一首七絕送別詩,全詩抒寫了作者與友人離別前后的真摯感情。
起句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語道出四意,可謂精煉明潔。“丹陽郭里”,丹陽在今江蘇丹徒縣西南。由此觀之,作者與韋參軍送別的地方是在丹陽縣的外城里,迎題點地。交待所送之人已登船待發,且從水路而行,一箭雙雕,一語含兩意。四則從一 “送”字點明題旨,此時,兩人佇立相望,依依惜別之狀浮現讀者面前。該句破題直入,既點地明人,又狀事描形,正合絕句之章法,亦現作者之技巧。
承句 “一別心知兩地秋”,分別之時,心緒紛雜,千言萬語又從何說起呢?別情確實難狀,而嚴維以 “兩地秋”道出,形象真切。古人多以 “悲秋”米喻心情抑郁、離別相思之苦,故“兩地秋”實寫二人分離以后的痛苦思念。因二人是好友,況別后不知何時能相見,這自然而然地由眼前之愁聯想到別后相思之切,互想之深。從“兩地”即空間的角度言兩人之心情,簡潔流暢,自然中包孕深意。
轉句“日晚江南望江北”,“日晚”從早到晚,喻日日夜夜,“江南望江北”,從題意看,江南為作者所居之地,“江北”是韋參軍之旅居處,這一句是對行舟去向的說明,友人是從丹陽乘舟絕江而北去的。全句是說: 分別后因對友人的深深惦記與想念太深而導出“望”的實際行動,每時每刻無不在思在想,站在江南的丹陽城而遙望江北,此時此刻作者是多么渴望能“望”到朋友,以了結心中的愁思。這里用時間的長度單位“日晚”及動詞“望”來寫他們的互念心情,足見兩人友誼之深切。
合句“寒鴉飛盡水悠悠”,乘“望”字而來,進一步說明別后之情。“望”中之景為何? “望”的結果又怎樣? 只見碧天無際,江水空流,無盡空闊,無限蒼茫,寂靜迷離的背景之下,幾只秋后的烏鴉飛向遠方。末句全是景結,留戀悵惘,孤獨寂寞,更是不言而喻了。古往今來,以“水”喻愁者,不盡其數,李煜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虞美人》 ) ,賈至“世情已逐浮云散,離恨空隨江水去” ( 《巴陵夜別王八員外》 ) ,在此,“水”被作家們賦予了很深的喻意: 流水之悠長,正如離情相思之深長。嚴維固然也用了 “水悠悠”這一比喻物,但他的高明處,在于既畫龍又點睛,在無聲的靜物“水”之上又點了幾只寒鴉,使人頓覺新穎。同時,為全詩增添了無限的愁情,可以說作者用了“疊加法”收到了“愁更愁”的藝術效果。
詩貴簡重味,這首詩寫得明煉自然,四句詩語意一折三蕩,送別——思念——遙望,無一不刻寫得精深有致,此乃章法之妙。從情與景的交融上看,可謂情中有景,景中含情,“一別心知兩地秋”此為情語,然秋景秋愁一一現出,末句又為景言,景中蘊相思和情誼,此是句法之絕。在用詞上,自然流暢,簡明易懂,無一典故,讀來朗朗上口,又體現該詩之高超。總之,作為送別詩,別意離情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現,又含無限之深意,讀者既能意會,又有廣闊的想象之地,正是這首詩的絕妙之所在。
上一篇:《臨江仙》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久不得張漢州書》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