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黠鼠賦》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蘇子夜坐,有鼠方嚙1。拊床而止之2,既止復作。使童子燭之3,有橐中空4。 嘐嘐聱聱5,聲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見閉而不得去者也。”發而視之6,寂無所有。舉燭而索,中有死鼠。童子驚曰:“是方嚙也,而遽死耶7?向為何聲,豈其鬼耶?”覆而出之8,墮地乃走9。雖有敏者,莫措其手。蘇子嘆曰:“異哉,是鼠之黠也10。閉于橐,橐堅而不可穴也11。故不嚙而嚙,以聲致人;不死而而死,以形求脫也。吾聞有生,莫智于人。擾龍、伐蛟、登龜、狩麟12。役萬物而君之13,卒見使于一鼠14。墮此蟲之計中,驚脫兔于處女15。鳥在其為智也16?”坐而假寐17,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學而識之18,望道而未見也。不一于汝19,而二于物20,故一鼠之嚙而為之變也。人能碎千金之壁,不能無失聲于破釜21;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于蜂蠆22。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23,而忘之耶?”余俯而笑24,仰而覺25。使童子執筆,記余之怍26。
【注釋】 1嚙(nie聶):咬。 2拊(fu府):拍,敲。 3燭之:用燭光照一下。 4橐(tuo駝),這里指箱狀的盛衣食的器具。5嘐嘐 (jiao交):鼠咬物聲。聱聱(ao熬):聲音雜作的樣子。 6發:打開。 7遽(ju劇):急速。 8覆:翻過來。 9墮:掉下來。10黠(xia狹):狡猾。 11不可穴:不能咬出個孔洞。 12擾龍:侵犯龍,《左傳》上說夏代的孔甲能夠擾龍。伐蛟:擒蛟,《呂氏春秋·夏季》說:“令漁師伐蛟取鼉。”登龜:用龜,古代占卜需用龜殼。狩麟:春秋時魯哀公十四年出狩西郊,曾獵取到一個叫麟的動物。 13君之:作它們的主宰。 14卒:終于。使:驅使,利用。 15脫兔于處女:典出自《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意謂迅不可擋。 16鳥:哪,怎么。 17假寐:閉目打盹。 18惟:同“唯”,當“只”講。識(zhi志)記憶,記住。 19不一:不專一,不一致。 29 二:這里用成動詞,當“不專一,不一樣”講。 21釜(fu斧),一種鍋。 22蠆(chai柴去聲):蝎子一類的毒蟲。 23言出于汝:蘇軾十來歲時,其父令作夏侯太初論,其間有“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無失聲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于蜂蠆”之語。 24俯:低頭。25仰:抬頭。 26怍(zuo作):慚愧。
【今譯】 蘇軾夜里坐起身,聽到老鼠在咬東西。拍打著床制止了它,但老鼠停了一會兒又咬起來。于是讓童子用燭光照去,看見一只箱子,里邊空空的,老鼠咬東西的吱吱聲是從那里邊發出的。蘇軾說:“嘻,這老鼠是被封閉在箱里邊而跑不出來了。”打開箱子一看,只見里面靜靜的什么也沒有。舉起燈亮在里邊找一遍,只見里邊有一只死鼠。童子驚奇地說:“方才還聽見老鼠在咬東西,怎么突然死去了?這倒底是什么聲音,難道有鬼嗎?”說完翻過箱子把老鼠倒了出來,老鼠落地后便逃跑了。即便是再機敏的人,對這老鼠也是措手不及的。蘇軾感嘆道:“奇怪呀,這老鼠真狡猾呀。老鼠被封閉在箱中,箱子結實而不能打出孔洞。所以它不是為的真咬這箱子,而是借這咬聲來招引人;它不是真的死去,而是以假死來求得逃脫。我聽說有生命之物,沒有哪個比人更有智慧的。人能侵擾龍,擒住蛟,用龜殼占卜,并能獵取麒麟。然而能役使萬物、主宰世界的人,卻終于被這老鼠所驅使、所利用,中了老鼠的計,使它在處女般的老實人面前如同脫兔那樣突然跑掉。這怎么還能算有智慧呢?”于是坐在那里閉目打盹,私下思索其中的緣故。仿佛有人告訴我說:“你只是多讀了點書,記了些知識,離道還遠呢。你自己不專心,而受外物的干擾、左右,因此一個老鼠嚙咬你就安坐不下,不能不受其支配了。人有時砸碎了一塊璧玉也不動聲色,而破了一個鍋卻會發出驚叫;人能搏取猛虎,可有時不免見到蜂蠆而變色。這都是心不專一,對事物前后不一致所造成的憂患。這些話是你曾說過的,而今你忘了嗎?”’蘇軾低下頭去暗自發笑,后又抬起頭來有所覺醒。讓童子拿筆來,記下自己的慚愧之處。
【集評】 呂東萊《三蘇文范》卷十六:“鼠非可以言智,人非可以言不智。惟傳。”
又:“假黠鼠以明人心不一之患,有味乎其言之也。”
又:“說鼠黠而歸人心不一上去,與秋聲賦同一機軸。”
【總案】 本文記敘和議論相結合,通過描述老鼠狡猾的騙人伎倆,發表了作者深刻的議論。
作者對老鼠如何“以聲致人”、“以形求脫”,寫得具體、生動而明快,而就這一日常小事所發表的議論,也頗耐人尋味。作者連連感慨:能役使萬物的人類都被一只小鼠所驅使,這不能不是由于精力分散、對事情不專一所造成。作者在下文中曾連用兩個對比的實例:“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無失聲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于蜂蠆。”這和上文的“役萬物而君之,卒見使于一鼠”,意思相通,都在于強調一個道理:如果思想不專一、不能集中精力去發揮人的聰明才智,那么在處理事情上就會前后矛盾,就會出現差錯。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不是坐在那里直接空發議論,而是借助他人之口,以對作者教誨的口吻說出這番道理。這行文不僅能使文章活潑而富于變化,容易吸引讀者,而且能很好地表現作者謙遜、自悔的可貴精神。
這是一篇寓言式的詠物賦,既富故事性,且能發人深思。它使人想到成功來自專心致志,失誤多出于疏忽麻痹,因而從事任何事情都應該謹慎、專一。
上一篇:王禹偁《黃州新建小竹樓記》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