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汪中詩《梅花》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孤館寒梅發,春風款款來。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
(據四部叢刊本《汪容甫遺詩》,下同)
汪中(1744—1794),字容甫,江都(今江蘇揚州)人,清代學者,著名的駢文家。
汪中出身貧苦,少孤,由其母啟蒙教讀。求書賈借書,刻苦攻學,遍讀經史百家之書,成為一個博學通儒。但命途多舛。乾隆四十二年選為拔貢后絕意仕進,一生潦倒,過著幕僚和賣文的清苦生活。在《經舊苑吊馬貞文》中,他描述了自己“一從操翰,數更府主,俯仰異趣,哀樂由人”的苦衷。在懷才不遇、極度壓抑的情況下,他養成了一種憤世嫉俗、疾惡如仇的耿直性格。他敢于藐視權貴、恃才傲物,好立新說、標新論,與人寡合,因此被目為狂人。實際上這是一種與庸碌世俗格格不入的表現。他精通經史,尤以擅寫駢文著名。王引之《汪中行狀》總評其文說:“陶冶漢魏,不沿歐、曾、王、蘇之派,而取則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他的詩也寫得深沉渾厚,自成一家。
汪中因長年在外充當幕僚,過著放浪不定的生活,加之思想狂放,與人不合,因此郁郁寡歡,常有孤寂不遇之感。《梅花》一詩,就是在這種境況與心情下寫成的。
這首詩,題為寫梅花,通過客地梅花比故園遲開的景色,表現了對故園的思念。在這種思緒深處,實際上還蘊含有對個人身世遭際的深沉慨嘆。
“孤館寒梅發”,寫出了作者當時的心緒與環境。一“孤”一“寒”,就把它表現得十分深刻,也和作者孤身在外的境況十分貼切。不過,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作者也沒有完全灰心喪志。“春風款款來”,既可理解為寒盡春花的實況,也可看成作者內心深處的一種殷切期望。作者聯想起故鄉的花木都凋落盡了,而眼前的江上寒梅卻一枝獨發,寫這“一支”比寫多支或一片要好得多,能顯其傲寒獨秀的挺拔姿勢。既是寫梅花,也是自況;在自況中,既有自詡的成分,也有孤單的凄傷,意蘊是復雜而豐富的。而這又都符合他的個性與處境。
整首詩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現了中國詩歌的傳統特色。同時也注意了煉字,“孤”、“寒”、“一支”,可稱為篇中詩眼,對于五律這樣的短詩來說,它起到了以少勝多的作用。
上一篇:李朝威傳奇《柳毅傳》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鮑照詩《梅花落》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