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蔣哲倫
游西湖有感
一勺西湖水。渡江來、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陽花石盡,煙渺黍離之地,更不復、新亭墮淚。簇樂紅妝搖畫舫,問中流擊楫誰人是?千古恨,幾時洗? 余生自負澄清志。更有誰、磻溪未遇,傅巖未起?國事如今誰倚仗?衣帶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問孤山林處士,但掉頭、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文及翁
這首詞據(jù)李有《古杭雜記》載,是文及翁登第后與同年進士一起游覽西湖時作。文及翁是西蜀綿州(今四川綿陽)人,游湖時有人問他:“西蜀有此景否?”觸動了他憂時念國的情懷,于是即席賦詞,寫下這首忠憤之詞。詞中譴責南宋統(tǒng)治者滿足于虛假的承平景象,酣歌醉舞,不圖恢復,并對朝廷不重用賢才、一味依賴長江天險的偏安政策深表不滿。
起句點題。一勺,極喻西湖范圍之小,容量之淺,暗示南宋國土偏小,偏安之局促。可就是這么一勺湖水,卻成了君臣上下沉溺其間的安樂窩。為加強語氣,下文連用兩個排比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以揭露南渡以來歷朝君臣茍安成風的情景,積重難返。林升《題臨安邸》詩云:“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與本詞可謂異曲同工。詞中“百年”與“一勺”對舉,以“百”襯“一”,對照鮮明。“回首”以下從北宋亡國的事實引出教訓,意在提醒統(tǒng)治者勿忘前朝覆轍,因而語調(diào)漸轉(zhuǎn)低沉抑郁,發(fā)人深思。洛陽是北宋的陪都西京,城市繁華,多名花奇石、園林勝景。它的興廢,象征著天下的治亂盛衰。李格非《洛陽名園記》云:“天下之治亂,候于洛陽之盛衰而知;洛陽之盛衰,候于園囿之廢興。”又云:“高亭大榭,煙火焚燎,化而為灰燼?!北驹~“洛陽花不盡”影射北宋末年史實,當時徽宗趙佶為建造壽山艮岳,派朱勔到江南一帶搜羅奇花異石,騷擾百姓,直接導致以方臘為首的江南民眾的反抗斗爭,不久,風雨飄搖中的北宋王朝終于為金兵所滅,汴京淪陷,禾黍滿宮。作者有感于此,故有“煙渺黍離之地”的慨嘆?!奥尻柣ㄊ迸c故宮離黍,一盛一衰,兩相對照,撫今追昔,諷喻性十分明顯。下文用“更不復”三字領起,遞進一層,由微婉的諷刺轉(zhuǎn)而直接抨擊現(xiàn)實,繁華的故都已淪于敵手,南宋的君臣卻一味茍且偷安,連“新亭對泣”的東晉士大夫都不如。至此,作者內(nèi)心的憤激再也壓抑不住,語調(diào)也逐漸由抑郁低沉轉(zhuǎn)為高亢激越?!按貥芳t妝搖畫舫”形容湖上笙簧雜奏仕女作樂的場面。作者身坐畫舫之中,眼望明凈的湖水不禁想起東晉末年的愛國志士祖逖。祖逖素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他統(tǒng)兵北伐時,渡江至中流,曾擊楫起誓說:“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江水!”祖逖的誓言猶錚錚在耳,可眼前滿載紅男綠女的畫舫中,哪兒找得到祖逖的身影!一邊是荒蕪已久的故國,一邊是醉生夢死的游樂,不由得作者要進發(fā)出“千古恨、幾時洗”,這樣悲憤填膺的吶喊。
以上由西湖游樂而觸景生情,引出悲憤難抑的情懷,下片則縱論國事,直接發(fā)表政見?!坝嗌比浔砻髯髡吡⒅揪葒臎Q心并渴望朝廷起用賢才?!俺吻逯尽保姟逗鬂h書·范滂傳》:“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詞中用以表現(xiàn)作者欲挽狂瀾、澄清中原的遠大志向。“磻溪未遇”和“傅巖未起”,分別用姜太公遇周文王和殷高宗用傅說的典故,指明要振興國運、謀圖恢復,必須大力起用賢才。接著“國事如今誰倚仗?衣帶一江而已”兩句,一問一答,對腐朽的南宋王朝不起用賢才、一唯依賴長江天險、盲目茍安的國策給予辛辣的嘲諷?!耙聨б唤睒O言其細窄不足憑恃,“便都道、江神堪恃”更是對一班昏君庸臣的揶揄和挖苦。最后“借問”幾句對士大夫中不問國事的風氣也作了尖銳的批評。南宋國力不振,朝廷固然要負主要責任,而一些自鳴清高的士大夫,一味寄情山水,對國事不聞不問,也加深了社會政治的危機。北宋初年的高士林逋,隱居在西湖的孤山,種梅養(yǎng)鶴,終生不仕,世稱林處士。他生當北宋太平之世,不求宦達,可說是清高的表現(xiàn);但南宋后期,國運岌岌可危,這班士大夫卻以忘懷國事高自標榜,只能說是消極逃避責任的表現(xiàn),對于這次同游西湖的新舉進士們來說,顯然是不足效法的,無怪乎作者要發(fā)出“天下事,可知矣”這樣沉重的慨嘆了。聯(lián)系上片歇拍“千古恨,幾時洗!”可以見出作者內(nèi)心的憂憤何等深廣!
本詞抨擊茍安之風不遺余力。詞中特多設問和感嘆句,方式多樣,或從對比中發(fā)問:“簇樂紅妝搖畫舫,問中流擊楫誰人是”,或自問自答:“國事如今誰倚仗?衣帶一江而已”,或但問而不答,唯以動作表情:“借問孤山林處士,但掉頭、笑指梅花蕊”,或以發(fā)問表感慨:“千古恨,幾時洗!”就語言風格而言,散文化、議論化的傾向十分明顯,體現(xiàn)了辛派詞人以文為詞的特點。特別是本詞下片,先正面述志和論證,然后批駁“江神可恃”的謬論,進而針砭士大夫的弊病,沉痛憤激,真可謂南宋詞中的《陳政事書》。
注:① 黍離之地:語出《詩經(jīng)·王風·黍離》。詩序認為此詩是東周士大夫途經(jīng)西周鎬京,感嘆宮殿荒涼長滿禾黍而作。后人即以"黍離之地"借指故國故都。此處指北宋故都汴京。
② 新亭墮淚:見《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
③ 磻溪:水名。在今陜西寶雞縣東南。相傳周朝開國大臣呂望(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在此隱居釣魚。
④ 傅巖:地名。在今山西平陸縣東。相傳殷朝大臣傅說未受殷高宗重用之前,曾在傅巖當筑墻的工奴。
上一篇:錢仲聯(lián)《賀新郎》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王步高《賀新郎》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