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特克·插枝》中外哲理詩賞析
插在瞌睡中,低垂在糖一般的土上,
它們錯綜的纖毛干了;
但纖巧的枝條還在誘水上升,
微小的細胞在膨脹;
一個生長的節(jié)點
把砂屑推松,
蒼白的卷須似的觸角
穿透了朽爛的芽鞘
迷戀大自然,以致于自己建造一座溫室,專門栽培各種植物和花卉,這對一個植物學家和花卉學家來說,不足為奇。但對一個教師和詩人來說,就頗為罕見。而且種植植物和花卉意不在欣賞消遣,而在于觀察生命的意義,這就不僅是稀有之事,而且?guī)е鴿庵氐恼芾硪馕?。羅特克眾多以花草樹木為題材的詩,充分地體現(xiàn)了這種人和詩的獨特性。而《插枝》一詩又在這類詩中別開洞天,視角、構(gòu)架和思考等均遠勝他詩一籌。
種子破土而出,發(fā)出新芽,一個新的生命誕生了,自然給人帶來一種生命的喜悅。而“插枝”之由“死”到“生”,不但顯示了生命的力量,而且蘊含了更為豐富的哲理內(nèi)涵。
《插枝》一詩,是寫實,是以白描的手法描述了一個司空見慣的“插枝”現(xiàn)象。在寧靜的宇宙空間,萬物平靜地、順乎自然地在生長著、發(fā)展著。一段枝條孩子似的在母體的懷抱中甜蜜地酣睡著,吸吮著母體的乳汁,悄悄地伸展著手臂,走向枝壯葉茂的繁榮,展示著生命的魅力。突然,它被剪了下來,脫離了母體,舊有的生命結(jié)束了。但在昏昏的沉睡中,它被插入糖一般的沃土中。開始,由于斷絕了母汁的供養(yǎng),它那“錯綜的纖毛干枯了”,面臨著死亡的威脅。但生存是生物的本能,它要選擇生,摒棄死。它開始調(diào)動自身所有的生的機能,去開辟新的生命之路。它運用自己“纖巧的枝條”,拼命去吸吮土地中的水分,“誘水上升”,滋養(yǎng)自己的肌體,使“微小的細胞在膨脹”,復活自己的生命之源。使自己的肌體充實健壯,然后使足全身的力量,在“一個生長的節(jié)點”,突破,開拓,把壓在身上的“砂屑推松”,掀開,使那奄奄一息“蒼白的卷須似的觸角”,“穿透了朽爛的芽鞘”,發(fā)出新芽,獲得了一個新的生命。這就是人們常見的利用插枝的方式,使樹木繁衍的一種手段和方式。然而就在這種看似平常的一棵樹木的生命狀態(tài)中,詩人卻發(fā)覺了人生的底蘊。他通過樹木以插枝的方式綿延生命的自然現(xiàn)象,揭示了人的生命意識的多重意義,首先他告訴人們,生的欲望是人的本能,是生命意識的核心,人們應當創(chuàng)造條件,使自己能夠生存下去,并且生存得更舒適,更充實,更有意義,能夠“發(fā)展壯大”,充分顯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其次他還告誡人們生命的延續(xù),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要經(jīng)過種種艱難曲折,人生道路上有自己的“砂屑”——各種暗礁和險灘,甚至有你死我活的斗爭,人只有善于吸收一切可能吸收的東西來滋養(yǎng)自己,壯大自己,武裝自己,方能沖破重重困難,不斷開拓新的生存條件和環(huán)境,方能活下去,并且進而發(fā)揮生命的價值。在這里,我們還應指出,對于一般樹木花草而言,生命意識都是帶著本能的性質(zhì),而對人來講,它應當既有本能的性質(zhì),并多了一層主觀能動性,他應當比樹木的插枝成活帶著更多的主觀努力,從而顯示人們生命帶著更大的生命意志的強大力量,具有更大的創(chuàng)造生存環(huán)境的特點,他不僅有選擇生的本能,更是具有創(chuàng)造生的本能。這就是該詩給我們的哲理啟示。該詩的哲理意蘊是顯而易見的,但它畢竟是詩而不是哲學講義,本詩音韻優(yōu)美和諧,狀物生動細膩,而且含情脈脈,不但表現(xiàn)了詩人迷戀大自然的蜜意,也表現(xiàn)了詩人熱愛人生,樂觀的生命意識之柔情。
上一篇:《錦連·挖掘》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徐哲萍·放榜的日子——》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