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曲·恨無常(第五回)
【原文】
喜榮華正好①,恨無常又到②。
眼睜睜,把萬事全拋③;蕩悠悠,把芳魂消耗④。
望家鄉(xiāng),路遠山高。
故向爹娘夢里相尋告⑤:
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⑥,須要退步抽身早!
【注解】
①喜榮華正好:指賈元春入宮為妃,賈府因此成為皇親國戚。
②恨無常又到:指賈元春忽然夭亡。無常,佛家語言,原指人世一切即生即滅、變化無常,后俗傳為勾命鬼。
③把萬事全拋:拋下世間俗務,指死去。
④芳魂銷耗:指元春的鬼魂憂傷憔悴。
⑤尋告:勸告。
⑥天倫:古代制度用作父子、兄弟等親屬的代稱,這里是父母的意思。賈元春用來稱呼她的父親賈政。
【背景】
這首曲子唱的是賈元春。曲名“恨無?!?,兼有兩層意思:元春當了貴妃,但“榮華”短暫,忽然夭亡,是暗示元春早死;“無常”又是佛家語言,指人世一切即生即滅、變化無常。
【賞析】
賈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是因為它財富最多,權(quán)勢最大,而這又因為它有確保這種顯貴地位的大靠山——賈元春,世代勛臣的賈府因為她而又成了皇親國戚。所以,小說的前半部就圍繞著元春“才選鳳藻宮”、“加封賢德妃”和“省親”等情節(jié),竭力鋪寫賈府“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但是,“豪華雖足羨,離別卻難堪。博得虛名在,誰人識苦甘?”讀者可以看一看元春省親在私室與親人相聚的一幕,在“榮華”的背后便可見骨肉生離的慘狀。元春說一句哭一句,把皇宮大內(nèi)說成是“終無意趣”的“不得見人的去處”,完全像從一個幽閉囚禁她的地方出來一樣。曹雪芹有力的筆觸,揭示了封建階級所欽羨的榮華對賈元春這樣的貴族女子來說也還是深淵,她不得不為此付出喪失自由的代價。
但是,這一切還不過是后來情節(jié)發(fā)展的鋪墊。省親之后,元春回宮似乎是生離,其實是死別;她喪失的不只是自由,還有她的生命。因而,寫元春顯貴所帶來的賈府盛況,也是為了預示后來她的死是庇蔭著賈府大樹的摧倒,為賈府勢敗、抄沒后的凄慘景況作了反襯。脂批點出元妃之死也與賈家之敗、黛玉之死一樣,“乃通部書之大過節(jié)、大關鍵”。不過,在現(xiàn)存的后40回續(xù)書中,這種成為“大過節(jié)、大關鍵”的轉(zhuǎn)折作用并沒有加以表現(xiàn),相反地,續(xù)書倒通過元春之死稱功頌德一番,說什么因為“圣眷隆重,身體發(fā)?!辈拧岸嗵怠敝录?,仿佛她的死也足以顯示皇恩浩蕩似的。
“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元春當了皇帝的妃子,賈家成了皇親國戚,這是封建社會人們做夢都不敢希冀的榮耀??墒窃谧髡呖磥?,這也絲毫沒有意義。正當你享受榮華的興頭上,突然“無常”降臨了,不管你愿意還是不愿意,都得把生前貪戀的一切全都拋掉。“無?!币坏?,“哪怕你銅墻鐵壁,哪怕你皇親國戚”(魯迅《朝花夕拾·無?!罚?,全都不留情面,一概沒落。元春只能“眼睜睜,把萬事全拋;蕩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xiāng),路遠山高”。元春到死才明白,富貴和權(quán)勢是靠不住的,“故向爹娘夢里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在夢里勸告父母及早從強爭苦奪的名利場中抽身,免得登高跌重,將來后悔。也就是智通寺對聯(lián)說的“身后有余忘縮手”的反意——別忘及早縮手。
《紅樓夢》人物中,短命的都有令人信服的原因,唯獨元春青春早卒的原因不明不白,這本身就足以引人深思。作者究竟怎樣寫的,從“虎兔相逢”四個字是無法推斷的。曲子中有些話也很蹊蹺,如說元春的“蕩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xiāng),路遠山高”,倘元春后來死于宮中,對于筑于“帝城西”的賈府并不算遠,“路遠山高”、“相尋告”等語,都是很難理解的。
從這首曲子的內(nèi)容看,元妃死時可能要給其父母托夢,但在高鶚的續(xù)書中并無此情節(jié)。
上一篇:紅樓夢《紅樓夢曲·好事終(第五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
下一篇:紅樓夢《紅樓夢曲·收尾·飛鳥各投林(第五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