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馮夢龍小說《警世通言》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全文略,據人民文學出版社排印本。)
娼妓制度是社會的癰疽。然而,從這個腐敗制度中派生出來的寫娼妓的文學作品,卻并非全是糟粕。在這類作品中,像鴛鴦蝴蝶派所寫的《嫖界指南》這樣的下劣之作固然有,而以娼妓為主角的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作品也并不少見。古今中外,以娼妓生活為描寫對象的撼人心魄的名著,不止一二。作者寫娼妓們悲慘的命運,譴責造成她們不幸的惡人和罪惡制度,提出發(fā)人深省的社會問題,向人們發(fā)出改變這種制度、改造這種社會的熱切呼喊,因而成為文學史上不朽的名作。《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便是一篇這樣的作品。
作品的時代是明朝末葉。那時,娼妓制度十分盛行。私娼之外,還有官妓。政府設立了教坊司統(tǒng)管其事。南北二京,妓院更多,南京一地,有所謂十四樓、十六樓之稱。雖然明律禁止官吏狎娼,事實上只是一紙空文。士子豪客,更是放浪形骸,一擲千金。《板橋雜記》說:“紈绔少年,繡腸才子,無不魂迷色陣,氣盡雄風。”嘉興姚壯茗其人,甚至在秦淮辦了十二條樓船,召集四方應試的名士百余人,每只船上用四名妓女助酒,燈火笙歌,轟飲喧嘩,一時稱為盛事。以反映明代社會多方面生活著稱的“三言”,書中有較多關于娼妓生活的題材,正是這種社會生活的反映。粗略地統(tǒng)計,“三言”中的有關作品,至少有十多篇。其中不乏膾炙人口、流傳不衰的佳作。最有名的,要算是《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玉堂春落難逢夫》、《賣油郎獨占花魁》三篇。
作者在《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生動形象地展現了人物的性格。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只有三個,關系比較簡單。一個是聰明美麗、性格剛烈的杜十娘,另一個是猥瑣軟弱的“沒主意的人”李甲,再一個是破壞杜十娘和李甲姻緣的第三者——“輕薄頭兒”孫富。除了這三個主角之外,還有一批輔助人物。例如李甲的好朋友慷慨輸財的柳遇春,和李甲形成對照;杜十娘的眾姊妹推誠相助,和十娘形成襯托。此外,還有一個李布政——李甲之父。小說中多次提到他,卻始終沒有出場,是一個“影子”式的人物。然而,他卻是這一場悲劇的真正導演者,是封建衛(wèi)道的體現。人不出場而主宰全局,更顯示出他勢力之大。
小說里三個主角性格各異,他們之間的比較,是反差強烈的“對比”。如果再把“三言”中的妓女群來類比,就可以看到另一種認識,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看到杜十娘性格的可貴之處。《玉堂春落難逢夫》中的妓女玉堂春是“堅韌”的性格,歷久而不磨。公子的貧困,老鴇王八的毒打,都不能改變她愛公子的初衷,反而更加機智勇敢地和惡勢力作搏斗。她能夠忍受無盡期的期待,被出賣作人妾,又含冤入獄,受盡各種折磨,仍然堅守過去的誓約,最后終于實現了愿望。《賣油郎獨占花魁》中的莘瑤琴是沉淪之后覺醒的性格,她溫柔和順,隨波逐流。起初是一個良家女子,在民族災難中受人之騙,淪為娼妓,先是尋死覓活,又哭又鬧;后來卻漸漸安之若素,甘心沉淪,直到飽受現實的嚴酷教訓之后才清醒過來,幸而找到一個幸福的歸宿,遇到了那個至誠的賣油郎。杜十娘卻是完全不同的性格,她雖然生活在污泥之中,卻始終保持著純潔的心靈。她聰明智慧,對自己精心安排了妥善的后路。她不愿輕信公子哥兒的誓言,對李甲作了種種考驗。她一旦掌握自己的命運,就絕不甘再次受人侮辱;當美好的希望幻滅時,她寧愿反抗而死,不肯忍辱偷生;寧為玉碎,毋為瓦全。這是一種何等剛烈壯美的性格!
杜十娘與玉堂春、莘瑤琴差不多是同時代的三個妓女,從她們相似的命運中,我們看到了三人的差別。為了更深入地探討杜十娘性格的特點,還需要和稍后出現的明末“四大名妓”來作些比較。
所謂明末“四大名妓”,便是吳三桂的寵妾陳圓圓,冒辟疆的側室董小宛,錢謙益的知己柳如是,侯方域的愛姬李香君。她們都生長在天崩地裂的明清易代之際,個人的經歷和家國大事糾合在一起。她們之所以成為名妓,是因為不忘舊明,甚至做了赫赫名將、堂堂名士所不能做到的事,使須眉相比顯得遜色,免不了要覺得慚愧。當然,她們的這一特色有些是后人增飾上去的,歷史上難以考證。例如,吳三桂所寵愛的那位“沖冠一怒為紅顏”的陳圓圓,是田畹、吳三桂、李自成爭奪的對象,本人并沒有什么作為。吳三桂為了她而“引狼入室”,后來又反抗清廷,據說陳圓圓是“同謀”,但并無可靠根據。董小宛被順治皇帝搶去這一件事,也并非事實,因為董小宛死時二十八歲,當時順治皇帝只有十四歲。柳如是勸過錢謙益“全節(jié)”的,然而錢謙益沒有聽,柳如是依舊和他一起過日子。只有李香君有點個人意志,她罵筵,卻奩,拒婚,確實難能可貴,和杜十娘的性格有點相似之處。她們之所以成為“名妓”,是時代的風云際會。本來是男人們應該做的壯烈豪舉,卻出現在身為下賤的妓女身上,更顯得時代的慘烈可悲。李香君的卻奩、拒媒和杜十娘的沉江是不同的歷史背景下的產物,一個是戰(zhàn)火紛飛國破家殘的大背景下的產物,一個是日常世俗生活下的產物。她們各有其獨特的不同樣式的美。一般說,在日常的世俗生活中爆發(fā)光輝是更為困難的。
“三言”中的小說,有兩種類型。一種以前人的筆記小說為框架,加以敷演生發(fā)而成;另一種是把當時社會上發(fā)生的實事詳細介紹,加油添醋,作些文學上的加工。《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后一種類型的作品。在當時的筆記中可以找到關于杜十娘的故事。明宋幼清的雜著《九龠別集》卷四中的《負情儂傳》,記的就是這件事。作者宋幼清在文中說:“余自庚子秋聞其事于友人,歲暮多暇,援筆敘事。”可以證明杜十娘的故事是當時流傳的社會新聞。以實事為基礎的話本小說往往具有源委清楚、脈絡分明、細節(jié)具體的特點,這是以筆記為藍本加以敷演的小說所不能企及的。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作為一篇短篇小說,有兩個值得提出的特點。
一是小說技巧的嫻熟。故事基本上按事情發(fā)展的自然過程順敘,頭尾明白,描寫細膩,人物性格鮮明。小說的各個要素,諸如肖像描寫,語言對白,心理描寫,背景交代,場面組織,矛盾沖突等,都可以在這篇小說中找到很出色的范例。這是說話藝人集體創(chuàng)作的成績,也是“三言”的整理者馮夢龍的貢獻。
二是百寶箱這個“小道具”的“結晶”作用。明清的小說、戲劇(傳奇)喜歡用一個小道具(戲劇術語稱為“砌末”)來貫穿始終。如戲劇《桃花扇》中的那把扇子,《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中的那一襲珍珠衫,本篇小說中的百寶箱。這個“小道具”不是可有可無的小擺設。如果《杜十娘》這個故事中沒有那只幾次出現的“百寶箱”,這故事不過是講一個妓女遇人不淑、憤而跳江而已。有了這只箱子,才顯出十娘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性格,李甲、孫富也更顯得其卑劣。
《杜十娘》的故事,在明代就被改編為戲劇《百寶箱》傳奇,此后,有各種彈詞、長篇小說、地方戲等。近年改編的電影《一代名姬》收到強烈的反應,充分顯示了這個作品的生命力。
上一篇:詞·張炎詞《解連環(huán)·孤雁》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散文·梅曾亮文《記棚民事》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