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王安石詞《桂枝香》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據四部叢刊影鈔校本《樂府雅詞》)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文學成就昭著,為宋朝一大家。主張文為現實服務,“有補于世”。其文嚴謹,說理透辟,筆力雄健峭拔,遒勁奇崛,詩如其文。詞能“一洗五代舊習”。
詞上片寫金陵之景,下片抒懷古之情。首從“登臨送目”起,籠罩全篇,末以警語作結,振動全章。全詞筆力峭勁,寄興遙深,境界清肅,饒有余味不盡之情致。
篇首三句,開門見山,言登金陵古城遠眺,正好是天高氣爽的晚秋季節。“故國”,即南朝舊都金陵。詞人以“故國”、“晚秋”、“天氣始肅”,逐一交待登高攬勝之地點、時令、天氣,造語自然,給出一個秋色肅殺的境界,有無意為佳之妙。以下二句,以遠景鏡頭推出,寫遠望的金陵山川形勢,給全詞繪出一個廣闊的背景。千里長江從金陵城外流過,如一匹白綢子似的清瑩而漫長,遠處的群山青翠簇擁。這兩句以寫意手筆點染出山川之美。以下四句寫江邊景色,似用工筆勾勒: 綿延千里的江面上,片片征帆在夕陽余暉中離岸而去。酒樓上的布簾兒高高挑起,隨西風飄拂。彩舟游弋,如淡云般飄移,白鷺洲仿佛在星河中要翩然飛起。“背西風”,可以使讀者想見酒樓所處的地勢。“星河”,或指暮色中的長江,或指夜色降臨,星輝耀江,白鷺洲(在南京西南長江中)蔚峙中流,勢欲飛起。如果說上片第四、五句是寫金陵山川之靜態,此四句則是寫其動態,猶如點睛,整幅畫面隨即靈動生趣。行筆至此,金陵江天上下融為一體,這與《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似不相讓。上片以“畫圖難足”收結,極為穎妙。詞人以上片前七句作白描寫景,又以“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稍作刷色,頓增明麗,至此仍有難狀之憾,遂以“畫圖難足”了結,謂縱有生花妙筆也難繪盡金陵山川之美,以抒嗟賞之懷。
下片換頭,以“念往昔”拓開,追溯歷史,大發懷古警今之議論。這里,詞人所“念”者,并非個人的哀怨得失,而是慨嘆六朝統治者端居金陵,競逐繁華,荒淫誤國。“門外樓頭”,出自杜牧《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意思是說,隋朝大將韓擒虎率兵滅陳,打到金陵城的朱雀門外時,陳后主和他的寵妃張麗華還在結綺閣樓上尋歡逐樂,后隋兵破陳,俘獲陳后主,殺了張麗華。王安石在此借典慨嘆六朝各代君主皆爭相追逐豪華奢侈的生活,相繼演出陳后主式的悲劇。“繁華競逐”,原是亡國之恨。“門外樓頭”,繼言亡國之悲恨。“悲恨相續”,則言六朝覆滅之憾,為六朝歷史作了總結。以下兩句對千古以來文人騷客金陵吊古略作議論,將六朝覆滅的教訓擴大到對千古以來的各代衰亡的思考,有“更上一層樓”之感,誠為大家手筆。六朝之后,至王安石生活之北宋,漫漫數百年,詞人用“千古”,意在形容這段時間之漫長和江山易代之頻繁。千年來,文人騷客到此登高憑吊,只是一味空嘆朝代興亡,很難從中引出教訓以醒君主。現在六朝舊事已隨滾滾長江而去,只剩下縷縷寒煙籠罩著的晚秋衰草。“寒煙衰草凝綠”,狀眼前凄涼肅殺之秋色,回照篇首,也流露出對北宋統治者不能吸取教訓和勵精圖治的幾分不滿。此句意境似與上片“畫圖難足”的山川之美難合,細細玩味,方知詞人用筆之妙。景生情,景為情生,心境不同故耳。眼前雖是“畫圖難足”,但透過畫圖,詞人似乎已隱約看到宋王朝黯淡凄涼的前景。煞拍處以“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收束全篇,不啻是對北宋朝廷的當頭棒喝。不以前車為鑒的統治者依然醉生夢死,至今猶有商女唱亡國之音,“門外樓頭”的悲劇一定還會重演。“《后庭》遺曲”,即《玉樹后庭花》歌曲之簡稱。此曲為陳后主所作,歷代均視為亡國之音。唐代詩人杜牧的《泊秦淮》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句。詞人在這里借題發揮,卻立意高出一籌,言六朝已遠,但其遺曲至今時時可聞。若以宋人張昪的《離亭燕》之“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閑話。悵望倚危樓,寒日無言西下”等語予以對比,不難看出《桂枝香》立意高妙新警,思想境界也更有深度。
王安石此詞在藝術手法上有以下三個特點。
首先是寫景遠近交錯,濃淡相宜,層層拉近,縱收無跡,其境界清曠高遠,歷歷如繪。《蕙風詞話》謂“善言情者,但寫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惟北宋人詞往往有之”,王安石此詞堪稱佳例。
其次,詞章法首尾圓合,起承轉合,無非法者。以“登臨送目”呼起,上片均為“送目”所見之景,前結以“畫圖難足”收住,又為下片轉入議論作了襯筆(金陵山川無疑是六朝興亡的見證)。最后四句落筆現實,奇警有力。下片大發議論,類似散文筆法,也反映了宋詞發展的一些特點。王安石《登大茅山頂》詩以文入詩,馮班曾譏之為“史論”,但此詞之議論卻如沈德潛所謂“帶情韻以行”,融情、景、理于一爐,表現了一個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見,“清空中有意趣,無筆力者未易到”(張炎語),確實不可多得。
另外,此詞用典貼切精警,有襲故彌新之妙。例如“千里澄江似練”,用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之“澄江靜如練”句,下片“門外樓頭”是化杜牧《泊秦淮》詩句等。一首詞,幾處用典,已不多見,更況詩典、史典皆信手拈來,如同己出,不愧是大方家數。
上一篇:散文·魏學洢文《核舟記》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詞·朱彝尊詞《桂殿秋》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