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樸十首·滿江紅》原文賞析
用前韻留別巴陵諸公(時至元十四年冬)
行遍江南,算只有、青山留客。親友間,中年哀樂,幾回離別?棋罷不知人換世,兵余猶見川流血。嘆昔時、歌舞岳陽樓,繁華歇。寒日短,愁云結;幽故壘,空殘月。聽閭閻談笑,果誰雄杰?破枕才移孤館雨,扁舟又泛長江雪。要煙花、三月到揚州,逢人說。
白樸寫這首詞之前,曾在巴陵(今湖南岳陽)寫過一首《滿江紅·題呂仙祠飛吟亭壁用馮經歷韻》。這首詞則是在要離開巴陵順江東下時,用前一首詞的韻寫的留別詞。
這首詞,據詞人自注是寫于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冬天。前一年二月,元軍攻破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擄宋恭帝、太后等北去。文天祥在福州擁立宋端宗趙昰,繼續抗元。但在元軍節節追逼下,張世杰奉宋端宗退至潮州(今屬廣東),又退至秀山(今屬廣東)。事實上,臨安陷落,南宋已經被滅亡了。
詞一開始說“行遍江南,算只有、青山留客”。這里要注意的是,“江南”并不同于近代以來專指今江蘇南部和浙江一帶,而是用春秋、戰國、秦、漢時指的今湖北長江以南部分和湖南、江西一帶而言。巴陵正包括在其中。這兩句總述他自己行遍江南的經歷、感受。讀者讀到它,必然引起一連串疑問:為什么只有“青山留客”?詞人江南沒有親友嗎?吸引人留連忘返的江南繁華都市怎么樣了?從詞人來說,這一起句,則為下文描寫留下了廣闊的天地。這正是詞人高明之處。詞接著說:“親友間,中年哀樂,幾回離別?”中年以來,經歷了許多變故,親友們東離西散。下面突然一轉,寫現實是:“棋罷不知人換世,兵余猶見川流血。”前一句既寫政局變化之快,剛下完一局棋,已經換了另一個朝代了。同時又寫元統治者為滅亡南宋,爭奪天下,出兵大動干戈時,詞人卻悠然自得地在下棋,表明詞人對此的不在意。更重要的是表明了詞人對君臨全國的元朝統治者的輕蔑。后一句則如實地、沉痛地反映了戰亂的現實。戰爭已經結束了,但是川原還在流血,既寫這次戰爭殺戮之多,又可見戰勝者還在肆意殘殺無辜。兩句十四字,以飛流直下之勢,反映了現實,表明了詞人的感情、詞人的狂傲和痛苦。這是這首詞最重要之處,也是寫得最成功之處。戰爭,必然帶來破壞,詞順勢引出了下文:“嘆昔時、歌舞岳陽樓,繁華歇。”昔日的岳陽樓,范仲淹《岳陽樓記》說,不但洞庭湖“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而且“遷客騷人多會于此”,歌舞繁華,盛極一時。而今繁華消歇了,自然也不再象過去那樣吸引人了。照應首句“青山留客”,也解答了讀者開始時的一連串疑問。
上片寫宋亡元立后的現狀和感慨,透露了詞人對元朝的態度。下片轉寫眼前景,點出留別。
換頭云:“寒日短,愁云結;幽故壘,空殘月。”詞人寫這首詞時是冬天,所以白晝很短,而且陰云密布,殘月下,隱約可見四野故壘。寫岳陽的凄涼景象,緊接上片末句“繁華歇”來寫,使詞意不斷。接著宕開一筆,轉寫人們對現實的看法,“聽閭閻談笑,果誰雄杰?”聽里巷平民百姓笑談世事,說誰真是雄杰呢?言下之意是元統治者雖然勝利了,但也算不了什么英雄豪杰。其實,這正是詞人的意見,這正是上片“棋罷不知人換世”的補寫。下面再折筆寫自己“破枕才移孤館雨,扁舟又泛長江雪”。意思是說,我才到巴陵不久,現在又要乘船順長江東下了。詞至此點題。結拍云:“要煙花、三月到揚州,逢人說。”意思是說,在艷麗的陽春三月到達揚州,我要勸說別人聽取我的意見。他的意見是什么呢?就是上述詞中的意思。煙花句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煙花三月下揚州”成句,極為貼切。
這首詞從題目來看是寫留別,但和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詩一樣,主要不在寫留別,而是表現了對現實的不滿。詞純用白描手法,寫得自然、有起伏,是白樸詞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上一篇:《段克己十首·滿江紅》原文賞析
下一篇:《陳維岳·滿江紅》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