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
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jì)相回避。
作者在題下自注: “秋日懷舊”。詞中的秋日景況是明顯可見的,而懷舊之情也表露得十分清楚。 “無情未必真豪杰”,這位胸懷十萬甲兵的軍事家,也并不僅是對于塞外邊聲和長煙落日能收入筆端,原來他也有相思,也有離恨,并還把這種柔情麗意寫進(jìn)詞作,向人表露了他的另外一個(gè)側(cè)面。
這是在一個(gè)深秋的夜晚,只有寒風(fēng)在發(fā)出聲響,把墜地的紛紛黃葉從花壇上掃來又掃去,讓人心寒,也使人心碎,寒冷透過寂靜的夜,好象潛入人的心里來了。
“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秋夜懷人的人,正處在一個(gè)華美的樓閣中,可惜樓閣空空,珠簾高卷,如同用水洗過的夜空,亮如白晝,閃亮的銀河橫亙中天,它好象也感到這樓內(nèi)空無,人間清冷,竟也扯天牽地,落腳到地面上來。
月亮也早就升在了天空,它早就看到了墜葉飄零,早就聽到了寒聲碎裂,它圓滿的光輪穿入玉樓之中,也會感到這里又空又冷,不,它一定會記得,每年的今天夜晚,它投光于此樓時(shí),這屋中總是我孤棲于此,所懷念的人卻分別于千里之外,皎潔的月呵,你今夜又圓又亮,我們這長久遙遠(yuǎn)的別離,你能夠見證,你卻不能同情嗎?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酒醉可斷愁鄉(xiāng)之路,那就借酒來澆愁吧。可是意在千里之外,腹內(nèi)早已柔腸寸斷,多少酒也接不上愁腸,喝多少杯也不能醉,也無法入睡。更何況此夜此情,拿起酒,未等送到口中,就已淚水橫流,酒淚混合,酒不成酒了。——酒,被陶淵明譽(yù)為“忘憂物”,在這里是失效的。 “舉杯銷愁愁更愁”,是寫喝進(jìn)去的淡酒解不了濃愁;這里是寫濃愁釀淚,把酒沖淡,也是解不了濃愁。異曲同工,寫法各有各的妙處。
愁腸既斷,無由醉,也無由睡。 “殘燈明滅枕頭攲,諳盡孤眠滋味。”人有愁情在懷,不論是怎樣難以消受,卻比躺在床上要睡而不能入睡,遣愁又無法遣去要好處置些。詞中的這位愁腸已斷者,看著忽明忽暗的燈火出神,身子躺不下去,斜倚在枕上,好象在把孤眠滋味體會個(gè)盡透!
作者用切身體驗(yàn)換來了詩,不用為賦新詞而強(qiáng)說愁,因?yàn)槌钋榭梢詽B透到人的一切感覺和思維的領(lǐng)域。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jì)相回避。”愁能借所接觸的一切對象體現(xiàn)出來,可以如東流的長江水,可以如連綿的春郊草,只要有愁事在身,誰也無計(jì)祛除,特別是“眉間心上”,更是它要找的存身地,直到使人形銷心碎才肯罷休!
范仲淹這首詞被李攀龍譽(yù)為“情景兩到”的佳作。此詞對宋代的“婉約派”的詞風(fēng)有影響。李清照的名句“此情無計(jì)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即脫胎于此。
上一篇:秦觀《江城子》詩意|閱讀答案
下一篇:謝靈運(yùn)《登池上樓》詩意|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