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軾
山蒼蒼,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絕猿鳥去,惟有喬木攙天長。客舟何處采?棹歌中流聲抑揚。沙平風軟望不到,孤山久與船低昂。峨峨兩煙鬟,曉鏡開新妝。舟中賈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元豐元年冬,蘇軾在徐州任內,看到李思訓《長江絕島圖》這幅杰作,因作此詩。
李思訓是唐代的偉大畫家,善山水樹石,他是中國畫北派的開山祖。因他官至左武衛大將軍,時人稱之為大李將軍。
詩的開頭“山蒼蒼,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句,概括了《長江絕島圖》的主要畫面:山水蒼茫,只見孤島在江中央。此是遠景。大孤山、小孤山是江西境內長江的兩座山,故稱“絕島”。大孤山在九江東南鄱陽湖中,四面洪濤,一峰獨峙;小孤山在彭澤縣北,安徽宿松縣東南,屹立江中,與大孤山遙遙相對。這樣的所在,連猿鳥也留不住,足見“崖崩路絕”之險;“惟有喬木參天長”極言山林之高。“客舟何處來?”一設問,奇峰突起,引出“棹歌中流聲抑揚”句,于靜謐的水光山色里更顯示出棹歌抑揚、賈客悠然蕩舟的情景,繪聲繪影,極盡畫中的情致。“沙平風軟”二句,進一步勾勒了畫中的江上行舟圖;在“沙平風軟”的環境里,小舟緩緩前行,仿佛大小孤山伴隨著小舟一起一伏,任其航行。“峨峨”四句,詩人展示想象的雙翼,為讀者描繪畫中的峰巒、江面。“峨峨兩煙鬟”,這一比喻句,把大小孤山的峰巒喻為女子的發髻,(小孤山又俗名髻山);“曉鏡開新妝”這一比喻句,則把長江江面、鄱陽湖江面喻為早晨的鏡子。后兩句更利用民間傳說,用諧聲雙關的手法,把比喻再加引申。這樣四句,充分表達了詩人對這幅山水杰作的由衷贊美。
上一篇:《李憑箜篌引·唐·李賀》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楊柳枝詞·唐·劉禹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