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志民
萬騎擁雕弓, 長鳴向北風。
龍荒彌曠遠, 虎旅正驍雄。
戰鼓黃云外, 旌門紫氣中。
朕躬方蓐食, 與爾六軍同。
康熙
這首詩也是康熙三十五年(1696)第二次親征途中所寫,寫作時間與地點與《瀚海》略同。
首聯寫出征部隊的陣容和氣勢。千軍萬馬,旗甲鮮明,刀槍耀日,北風呼嘯,戰馬嘶鳴,十分威武雄壯。雕弓,是刻畫有文飾的弓,此指帶著雕弓等兵器的士兵。同時,因《荀子·大咯》說:“天子雕弓,諸侯彤弓,大夫黑弓,禮也。”所以詩詞中常用以詠王師征伐。此為親征,用“雕弓”恰到好處。擁,兼有統領、秉持之意。如辛棄疾《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陸游《謝池春》:“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用一“擁”字,又增強了萬馬奔騰、勢如潮涌的氣勢,顯示出“王旅啴啴,如飛如翰”(《詩經·常武》)的強大陣容。次聯則進一步把這支勁旅放在廣闊的背景上來描寫。龍荒,龍謂匈奴祭天之處龍城,荒謂荒服,原指離王畿二千五百里或四千五百里以外之地。因此,龍荒就泛指我國北部荒漠地區。虎旅,指虎賁與旅賁,古時掌帝王、諸侯出入之儀衛,后用為衛士、勇士之稱。這一聯大意是,在這極為曠遠遼闊的荒漠上,出征將士們個個龍騰虎躍,勇健雄豪。三聯又作了氣氛上的渲染。詩詞中的“黃云”,往往同悲壯或戰爭有關。如薛逢《獵騎》:“豈知萬里黃云戍,血進金瘡臥鐵衣。”王維《送平澹然判官》:“黃云斷春色,畫角起邊愁。”旌門,古代帝王出行,在所在的帷幕前樹立旗幟,其狀若門,故云旌門,也泛指旗門。紫氣,指祥瑞的光氣,多附會為帝王圣賢或寶物出現的先兆。這一聯寫戰鼓聲宏,響徹于黃云之外;旌門旗飄,籠罩在紫氣之中。上句渲染了濃烈的戰爭氣氛;下句又以一種莊嚴祥和之氣,鼓舞著將士們的斗志。末聯談到自己,又照應了詩題。臥止之草曰蓐,早食于寢蓐叫蓐食。作者表示在征戰之中,我是同六軍將士同甘共苦的。全詩洋溢著正義之師的豪壯之氣和同仇敵愾、戰則必勝的信心,也表現了作者不恃尊崇、甘受勞苦的奮斗犧牲精神。
這首詩首句似電影之近鏡頭,次句則為特寫。次聯是一遠鏡頭的全景描寫,借助于大漠背景的襯托,更增強了“我武維揚”的壯盛之氣。三聯有聲有色,虛實相生,浩然之氣,正義之師,躍然紙上。前三聯作者用全力描寫這支勁旅,末聯很自然地點出與六軍同甘共苦的皇帝統帥。全詩雄健剛毅,跌宕多姿。詩中的詞氣口吻,所表達的胸懷情緒,明顯地具有帝王之氣。不應該因其為御制詩而降低其思想和藝術價值。
上一篇:馬興榮《賀新郎》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劉學鍇《贈別前蔚州契芯使君》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