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而不秀》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論語·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釋義】長出了苗,卻不開花,叫“苗而不秀”;開了花卻不結子,叫“秀而不實”。此典比喻人不長進,不成材。
【例句】①你原來苗而不秀,呸,你是個銀樣镴槍頭。(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紅娘唱詞,罵張生臨事慌張,沒出息。②打這廝父母教訓不瞅,做的個苗而不秀。(關漢卿雜劇《狀元堂陳母教子》第二折〔絮蝦蟆〕)陳母罵三兒不成才。
《苗而不秀》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論語·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釋義】長出了苗,卻不開花,叫“苗而不秀”;開了花卻不結子,叫“秀而不實”。此典比喻人不長進,不成材。
【例句】①你原來苗而不秀,呸,你是個銀樣镴槍頭。(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紅娘唱詞,罵張生臨事慌張,沒出息。②打這廝父母教訓不瞅,做的個苗而不秀。(關漢卿雜劇《狀元堂陳母教子》第二折〔絮蝦蟆〕)陳母罵三兒不成才。
上一篇:元曲典故《芒郎》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蒙正回窯》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