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步高
秋夜呈芝麓先生
擲帽悲歌發(fā),正倚幌,孤秋獨眺,鳳城雙闕。一片玉河橋下水,宛轉(zhuǎn)玲瓏如雪。其上有、秦時明月。我在京華淪落久,恨吳鹽、只點離人發(fā)。家何在?在天末。 憑高對景心俱折。關(guān)情處,燕昭樂毅,一時人物。白雁橫天如箭叫,叫盡古今豪杰。都只被、江山磨滅。明到無終山下去,拓弓弦,渴飲黃獐血。長楊賦,竟何益?
陳維崧
這首詞作于陳維崧中年旅居京師時,當(dāng)時龔鼎孳正長期在京中任職。芝麓是龔鼎孳的字。在此以前,康熙元年(1662),漢奸吳三桂殺了南明王朝的最后一個皇帝桂王朱由榔。鄭成功也卒于臺灣。康熙三年,抗清名將張煌言也被俘遇害。至康熙六年(1667)康熙皇帝親政。經(jīng)過二三十年的動亂,抗清復(fù)明力量被剿滅干凈,清朝統(tǒng)治已在中國確立。曾對抗清復(fù)明斗爭抱同情支持態(tài)度的陳維崧最后一點希望也破滅了。面對清朝統(tǒng)治,一腔憂憤,國恨家仇,使他夜不成寐,寫下這首悲愴激越的愛國詞章。
起句"擲帽"而發(fā)"悲歌",即給全詞籠罩上一層悲涼的氣氛。這是一個孤寂的秋夜,詞人正在高樓上,倚著窗獨自眺望京都的宮殿城闕。傷春悲秋,本是離居之人常有的感情,何況在這國破家亡以后,一"孤",一"獨",為下文客居思家,作了鋪墊。對于明的覆亡,清人入關(guān),漢族的許多士大夫感情上都不易接受,但何以陳維崧特別悲慨呢?這與他的家世有關(guān)。他的祖父陳于廷,明末官左都御史,曾是東林黨的中堅人物。其父陳貞慧,是堅持民族氣節(jié)的明遺民。明亡以后,他埋身土室,十年不入城市。1644年明亡時,陳維崧也已二十一歲。清軍入關(guān),使他飽嘗了亡國之苦。入清以后,他長期未入宦途,客游四方,窮困潦倒。這樣的身世經(jīng)歷,使他對明王朝始終懷著深深的眷戀。故獨眺這故都宮闕,自然涌起家國興亡之感。"鳳城",又名丹風(fēng)城,指京城。因秦穆公女弄玉吹簫引風(fēng),風(fēng)凰落于京都而得名。
"一片"以下四句,為倚幌獨眺所見之景。一是橋下之水,泛著粼粼水波;二是天上一輪明月,正照著當(dāng)頭。這四句景物,實是再平常不過,詞人卻以不平常語出之。這水不是平常之水,而是玉河橋下水。"玉河橋"三字含有深意。據(jù)《一統(tǒng)志》:順天府玉河橋在府南玉河上,一跨長安東街,一跨文德坊街,一近城垣。玉河,即明清故宮外之御河,又名玉泉,源出北京西北之玉泉山。這水從皇宮太液池流來,它就成了人世滄桑的見證。"玲瓏如雪",語出宋許棐《茉莉》詩:"荔枝香裹玲瓏雪。"這月也非普通之月,而是"秦時明月"。此語出王昌齡《出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這自不待言,人們也會明白,這首詩下面還有兩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如今"胡馬"不僅度了"陰山",而且坐上龍庭,詞中雖未點明此意,但言外的懷舊傷今之情卻是體會得到的。
"我在京華淪落久"以下五句,由家國之恨進(jìn)而寫自己的身世之感。一"久"字,有著深長的怨憤。明亡的巨變,對陳維崧的打擊十分沉重,也使他的生活境遇一落千丈。在國恨家愁的煎熬下,他已是兩鬢斑自。而家鄉(xiāng)卻遠(yuǎn)在千里之外的天邊。自己惶惶如喪家之犬,孤苦無依。"吳鹽",此處形容白發(fā)。唐肅宗時,鹽鐵鑄錢使第五琦于兩淮所煮鹽,以潔白著名,后來指這里的鹽為吳鹽。這里詞人也暗用了李賀《還自會稽歌》中:"吳霜點歸鬢,身與塘蒲晚"的成句。詞人何以客中思鄉(xiāng),這與他當(dāng)時的處境有關(guān)。他當(dāng)時已到了干謁求生的地步。他作于同一時期的詩《春日范龍仙前輩相約……》中曰:"四十男兒學(xué)干謁,朝游江淮暮吳越。漫將衣食累朱門,詎有文章動金闕。倦游屢歲賦歸歟,故人相值不唏噓。勸我莫作千里客,留我共讀三冬書。"看來此詞比詩寫作時間更晚些,思鄉(xiāng)之情也顯得更為急切。
換頭句以"憑高對景"四字收束上文,以"心俱折"三字轉(zhuǎn)入傷今懷古。"關(guān)情處",指京華山水。這里戰(zhàn)國時也曾是燕國的首都。自然會想到燕昭王的故事:設(shè)黃金臺招納賢士,又以樂毅為將軍,又聯(lián)合秦、楚、趙、韓、魏幾國合力攻齊,甚至攻下齊都臨淄。故云"燕昭樂毅,一時人物。"陸龜蒙《又酬次韻襲美早春病中書事》詩云:"酒香偏入夢,花落最關(guān)情。"而使詞人觸景動情的是當(dāng)今再也找不出燕昭王那樣雄才大略、招納賢士的君主,也不會有樂毅那樣為國雪恥的大將軍了。這時,傳來一聲白雁的叫聲。"白雁",據(jù)《續(xù)墨客揮犀》:"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則來,至則霜降,河北人謂之霜信。"杜甫有詩謂"故國霜前白雁來。"范成大也有詩謂:"年年客路黃花酒,日日鄉(xiāng)心白雁詩。"詞中用"白雁",既可能是實見,也切合時令。白雁橫天,發(fā)出響箭一般的叫聲,似乎呼叫著被江山磨滅的燕昭樂毅那樣的古今豪杰。這里似有更深的含義在。"江山磨滅"的不僅是燕昭樂毅那樣的古人,還應(yīng)包括史可法、鄭成功、張煌言以至陳貞慧那樣一些抗清復(fù)明的志士。而"江山磨滅"句中的江山,應(yīng)是暗指大明江山。
"明到無終山下去"兩句,詞人不忘國恥,直抒報國豪氣。"無終山",在河北薊縣北,一名翁同山。《搜神記》載:"陽雍伯,洛陽人,至性篤孝。父母沒,葬于無終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無水,雍伯作義漿于坂頭,行者皆飲之。"無終山山高無水,詞人欲"渴飲黃獐血。"此句語出《漢書·王莽傳》:"饑食虜肉,渴飲其血",表現(xiàn)出詞人英雄氣概。正如陳廷焯所言:"雄勁之氣,橫掃千人。"
結(jié)句引用漢代楊雄著《長楊賦》事。長楊為秦舊宮,漢時又加修飾,宮在陜西周至縣東南三十里,宮中有垂楊數(shù)畝,因以為宮名。揚(yáng)雄曾隨漢成帝羽獵,因帝王羽獵而影響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揚(yáng)雄故作賦以諷。詞中謂"《長楊賦》,竟何益",是聯(lián)系上文說的,應(yīng)當(dāng)"拓弓弦"去戰(zhàn)斗,寫點諷刺性文章是無用的。
這是陳維崧詞中一首杰作,其愛國的情感是通過運用典故來表達(dá)的。最重要的是要聯(lián)系他引用古事、古人來領(lǐng)會他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相形之下,龔鼎孳的和詞則蒼白無力得多。詞中謂:"羈宦薄游俱失意","作達(dá)狂歌吾事足"。甚至暗作規(guī)勸之語:"問人間,幾斗荊高血。行樂耳,苦無益。"龔鼎孳為明崇禎七年進(jìn)士,授兵科給事中。李自成攻下東京,他投降了,任直指使職。清兵入關(guān),多爾袞進(jìn)駐北京,他又降清,任吏科右給事中。康熙間官至禮部尚書。他曾與吳偉業(yè)、錢謙益并稱"江左三大家",對清初文壇有一定影響,其人品、氣節(jié)卻是一無可取的。陳維崧把這樣一首氣干云霄的佳作,呈給了他,實在是呈錯了人。
上一篇:蔣哲倫《賀新郎》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吳文治 朱崇才《賀新郎》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