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明月照高樓》言情贈友詩歌
圓魄當虛闥②,清光流思筵③。
筵思照孤影,悽怨還自憐④。
臺鏡早生塵,匣琴又無弦。
悲慕屢傷節(jié)⑤,離憂亟華年⑥。
君如東扶景⑦,妾似西柳煙⑧。
相去既路迥,明晦亦殊懸。
愿為銅鐵轡⑨,以感長樂前⑩。
曹植的《怨詩行》 ,寫思婦之哀怨,情真意切,委婉纏綿,讀后令人悲感無端,油然入心,故被譽為“情兼雅怨”的千古名篇。蕭衍的這首擬作,雖無曹詩那種緣事托諷、慷慨悲歌的時代精神,但它從委婉纏綿一路去發(fā)揚曹詩特色,也頗有可讀之處。
詩一開篇就生動地描繪出一幅閨人月夜懷人圖: 夜深人靜,萬籟無聲,一輪圓月高懸空中,照向空蕩蕩的閨閣,清冷的月光灑在室內(nèi)寒涼的竹席上,席上映出一個少婦的孤影。她呆呆地坐著,獨自望著灼灼明月出神,面容凄苦,表情悲哀,自傷自憐,唏噓不已。閨閣空寂,毫無生氣,臺上的明鏡早已蒙上了厚厚的灰塵,匣中的瑤琴又斷了弦而沒有再續(xù),……詩人濃墨重彩地描繪出的這幅圖景,將清冷的月夜景色與悲涼的思婦情懷完全融合在一起,通過對環(huán)境的極力渲染,強烈地烘托出了思婦那長夜難耐、空房難守、憂來思君、柔腸寸斷的哀愁。圓月象征著人的團聚,最能勾起人的相思之情和別離之哀。月光的清冷、竹席的寒涼、閨閣的空寂,則有力地襯托出思婦內(nèi)心的悲涼寂寞、凄楚憂悶。明鏡蒙塵,表明了思婦自夫君之出,無心為容的精神狀態(tài); 而句中用一“早”字,則反映出其丈夫已客游多年,她是春懷秋思,悠悠無極。瑤琴無弦,表明了思婦盡管愁腸百結(jié)、哀思無限,卻又無法排遣、莫可吐訴,連“援琴鳴弦發(fā)清商”,一彈三嘆舒積愁也辦不到; 而句中用一“又”字,則反映出她雖希望能借弦歌來撥去心中郁積的憂愁,卻又恐鳴弦悲歌愁更愁,故無心續(xù)弦彈奏、任瑤琴沉睡匣中的復雜心境。正是如此,她僅僅是“端坐而無為,仿佛君容光”,魂系那千里共嬋娟的游子……
賦詩至此,詩人不由得直接代思婦發(fā)出慨嘆,慨嘆思婦懷人太切、悲傷過度,自然是思君令人老,為伊消得人憔悴了,而且長年的離憂別愁,更致使思婦紅顏消退、青春逝去,這該在思婦心底涌出多少感傷呵?詩人以“悲慕屢傷節(jié),離憂亟華年”兩句承接上文的以景托情之句,十分自然地順勢過渡到下文對思婦心理的直接抒寫。思婦懷人傷己,想到自己孤棲在家蹉跎歲月,憂思綿綿,就好似日落西山,氣息奄奄,衰老下去; 而丈夫客游在外求取功名,春風得意,大概像旭日東升,朝氣蓬勃,青春常葆。她于是深深嘆息,自己與丈夫遠隔千山萬水,相互間音訊久斷,雖然已心仍明澈如水,對夫君的情愛堅貞如一,誓死不變,但君心則晦暗未明,不知他是否另覓新歡,忘恩負義。思婦對丈夫愛慕愈深、思念愈久,也就對丈夫猜疑愈多,想見愈切,因此最后便徑直呼出心底的愿望。詩末兩句以思婦喻馬韁、以游子喻良馬來抒寫思婦愿望,不僅表達了思婦渴望能追蹤夫君、牢縛君之身、與君永不離的美好暢想,而且反映出思婦心底那更為深婉的微妙心理。“長樂”是西漢王宮中有名的大廄,庾信《羽調(diào)曲》詠道: “長樂善馬成廄,水衡黃金為府。”詩句謂游子赴 “長樂”,暗示了游子是在君王身邊求取功名富貴,是在侍于王之左右以供驅(qū)使。而句中用一 “感”字,則反映出思婦那 “悔教夫婿覓封侯”的強烈意識,反映出思婦那渴望用真摯的愛情使游子感悟到功名若浮云,不如早還家的熱切愿望。這樣的結(jié)句,抒情高揚而寓意深厚,將思婦豐富深廣的情思表達得淋漓盡致,大大深化了全詩主旨。
這首詩在構(gòu)思立意上均仿效曹詩,雖然著力之筆明顯,雕飾之痕可見,但亦有其裁以己意而加以變化之處,尤其是開頭的模仿曹詩之起調(diào)進而極力描繪環(huán)境、渲染氣氛所作的情景交融、以景托情的藝術(shù)表現(xiàn),以及結(jié)尾的比中寓意、寄情豐厚的感情抒發(fā),顯示出了較強的藝術(shù)性。故讀罷此詩,乃令人回味深長、感慨系之。
注釋
①明月照高樓: 即曹植《怨詩行》,一名 《七哀》,《樂府詩集》列入 《相和歌辭·楚調(diào)曲》中。②圓魄:滿月,明月。當:向著,照著。闥: 閨闥,女子臥室。③思: 語助詞。筵: 竹席,為席地而坐時鋪于地上的坐具。④悽怨: 悲怨。⑤傷節(jié):指傷心過度。⑥亟: 急速,指變化之快。華年: 少年。⑦東扶景:指日出之景,傳說太陽朝出東方扶桑之地。此處借喻人之年輕。⑧西柳煙: 指日落之景,傳說太陽暮入西方細柳之野。此處借喻人之年老。⑨轡; 韁繩。⑩長樂: 漢宮中廄名。《三輔黃圖》: “未央大廄,在長安故城中。” 《漢官儀》: “未央宮六廄。長樂、承華等廄,令皆秩六百石。”
上一篇:《山鬼》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搗衣詩》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