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姜夔詞《點絳唇》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丁未冬過吳松作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
姜夔在政治上困頓、失意,終生不仕,流落江湖間,為名公巨卿清客。對于這種寄食生涯,姜夔內心充滿著矛盾。他景仰陸龜蒙(號天隨子),并曾以陸氏自比,曰:“三生定是陸天隨,只向吳松作客歸?!?《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其五)他希望像陸龜蒙一樣,“蓑笠寒江過一生”(《三高祠》)。但是,他的這一決心始終下不了。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歲次丁未,友人楊萬里介紹他前去蘇州晉謁歸隱石湖的范成大,他即前去,并在范氏莊園住了許多時日,盡享聲妓之娛。這首小詞,就是這年冬自湖州往蘇州道經吳松時所作的。詞章敘說自己既想效法天隨子,一輩子過清苦生活,又不得不東奔西走寄食他人,生動地展現了作者的復雜心境。
上片寫景,乃吳松途中所見客觀物景?!把嘌銦o心”,作者有心。冬天到了,南來大雁隨著云彩由太湖西畔飛翔而去。這是自然現象,與人事無關。而且,大雁乃無情之物,對于號稱“天下絕景”的太湖,也無所謂留戀與否。但是,此時此刻看大雁,聯系自己浪跡江湖的情景,作者卻在無心的大雁身上見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起調二句,看似很輕松,實際卻很沉重。這是空中所見。而旅途的前方呢?“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謂幾座山峰,寂靜、寥落,屹立于前。山峰也是無情之物,但山峰無情,作者有情。在作者眼中,山峰也和人一樣充滿情感。請看,那遠處的山峰,凄清愁苦,仿佛正在醞釀著黃昏時節的一場風雨,這是遠處所見。以上所寫物景,一為大雁,一為山峰,極為普通,但作者加以擬人化,賦之以情感,這普通的物景也就被寫“活”了。因此,上片布景,實際上已隱含著作者的心境變幻。
下片抒情,即面對途中所見客觀物景呈現變幻的心境。“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這是過片,即換頭,由寫景轉為抒情?!暗谒臉颉痹谔K州?!短K州府志》卷三十四《津梁》云:“甘泉橋一名第四橋,以泉品居第四也?!边@是作者此番出游的目的地。范成大就住在蘇州。“天隨”,即自號“天隨子”的唐代詩人陸龜蒙。天隨子曾居松江。作者此時,即將由松江前赴蘇州,行經天隨子的居住地,自然要在內心激起波瀾。作者一向崇拜陸龜蒙,究竟能不能留在此地,共天隨而住?一個“擬”字,充分體現了作者的復雜心態。那么,結果如何呢?“今何許?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毙娜錇樽x者提供了一個“都在虛處”的答案。作者不直說,而將景語代替情語,讓人捉摸不著,就眼前所呈現的景象看,長長短短的柳條,在西北風中舞動,似乎很難發現其言外之意,但是,如果聯系詞作所寫景和情,即途中所見大雁、山峰以及在松江憑欄時之所見所感,就可發現,眼前隨風舞動之殘柳,乃作者自我寫照,就是說,究竟學不學天隨子,要不要與天隨子共住,作者此時已是身不由己。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稱:“至結處云:‘今何許? 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感時傷事,只用‘今何許’三字提唱;‘憑欄懷古’下僅以‘殘柳’五字詠嘆了之,無窮哀感,都在虛處?!币詾椤皻埩蔽遄质恰敖窈卧S”的答案,作者用心全在無言之中,可謂真正讀懂了這首詞。
上一篇:詩歌·蘇軾詩《澄邁驛通潮閣》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詞·陳維崧詞《點絳唇》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