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夫謠
王 建①
苦哉生長當驛邊②,官家使我牽驛船。
辛苦日多樂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鳥③。逆風上水萬斛重④,前驛迢迢后淼淼。半夜緣堤雪和雨,受他驅遣還復去。夜寒衣濕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⑤。到明辛苦無處說,齊聲騰踏牽船歌⑥。一間茅屋何所直⑦,父母之鄉去不得。我愿此水作平田,長使水夫不怨天。【注釋】
①王建(約767—約830),字仲初,許州(今河南許昌)人。有《王司馬集》。
②驛:驛站。古時傳遞文書,陸路用馬,水路用船,沿途設站,稱為驛站。這里說的是水驛。
③水宿沙行:指纖夫夜里宿在船上,白天在沙洲上拉纖。
④斛:古時十斗為一斛,后以五斗為一斛;萬斛重:形容很沉重。
⑤臆:胸口。穿:這里指磨破。
⑥騰踏:騰步踏地。
⑦直:通“值”。
【詩本事】
水夫,纖夫。這是作者為水夫寫的歌謠。
【賞評】
王建這首長詩以水夫的口吻寫出了他們牛馬般的悲苦生活。詩人以“苦哉”二字領起,其感情基調已定,“苦”即是本詩的詩眼。水夫們從小就“生長當驛邊”,長大后就被官府征用去“牽驛船”了,拉驛船總是辛苦的日子多,舒心的日子少,仿佛宿在水邊沙地的海鳥,整日里跟“迢迢”、“淼淼”的渾水打交道。不管是寒風暴雪或是巨雷驟雨,都必須隨叫隨到,即使是半夜三更!水夫們經常披著短蓑艱難地“牽”行在水沙地上,“夜寒雨濕”,雨水浸濕了粗布褐衣,冰冷如鐵,痛苦難當,纖繩磨破了胸口,砂石將要硌裂腳掌,可這種痛苦去跟誰說呢?當官的豈會可憐“牛馬”?只能忍痛到天亮了!暫且齊聲高唱一曲“牽船歌”,希望那自編的勞動之歌能麻痹這肉體的痛苦吧。既然“一間茅屋何所值,父母之鄉去不得”,那也只能做一個“我愿此水作平田,長使水夫不怨天”的癡夢來安慰自己了!
上一篇:皮日休《橡媼嘆》察古觀今詩賞析
下一篇:張 籍《永嘉行》察古觀今詩賞析